可酌情考虑让货币政策回归正常
2011-11-23   作者:刘熀松(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号
  现在大家对短期通胀见顶没有太大的异议,但对中长期通胀压力究竟如何,还有较大分歧。不同的判断引申出来的政策建议也大不一样。笔者对我国中期通胀前景持较为乐观的态度,认为未来不会有严重的通胀,也没有中度通胀,有的只是温和通胀。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涨幅应该可以控制在4%之内。因此,建议适度地放松银根,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让货币政策回归正常。
  认为通货膨胀会长期化的主要论据是: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较大,劳动力成本将持续上升,农产品价格将持续上升。这些因素确实会给我国的中期通胀带来压力,但是不足以带来严重的通胀。
  先看输入型通胀。现在很多人很担心美国会实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造成大量外资流入我国,造成大宗商品价格大涨,进而给我国带来较大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实际上,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已带来了本土的通货膨胀压力,美联储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的空间并不大。9月,美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已上涨了3.9%,考虑到美国低迷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样的物价上涨幅度绝对不是可以忽视的问题,美国出现了“滞胀”的明显迹象,这将严重制约美国的货币政策。欧元区的通胀没有美国严重,但9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也已上涨了2.5%。因此,欧元区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的空间也不大。而且欧元区在货币政策上一直偏谨慎,不愿意多发行货币。在解决主权债务危机的过程中,欧美财政政策的基调必然是紧缩,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将是未来美欧宏观经济政策的常态。因此,发达国家发生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是必然的,但发生严重通胀的可能性并不大。
  再看劳动力成本。确实,我国劳动力数量正接近峰顶,但是,劳动力数量见顶后并不会马上急转直下,而会在高位维持数年,这样就保证了劳动力市场不会出现严重供不应求的局面。随着投资和经济增速下降,劳动力需求也会减少。同时,目前设备替代劳动力的进程也很快,比如富士康宣布要使用30万机器人。因此,我国劳动力成本会上升,但很难持续大幅上升,对通胀的压力没有想象得那么大。
  最后看农产品价格。从长期来看,我国农产品价格确实也存在着上涨的动力。但经过这一轮大涨之后,除非出现严重歉收,农产品价格很难继续再度大幅上涨。
  自6月至10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数月在枯荣线50附近徘徊,表明我国经济扩张的动力已较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先行指数也表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进一步放慢。从中长期看,劳动力有效劳动时间的增速、人口红利、投资增长速度、科技进步速度、资源配置效率提高速度、国外需求增长的速度,这些指标基本上都呈下降态势,中国经济已经告别了两位数增长时代。展望2012年,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物流成本、环保成本大幅上升,人民币不断升值,欧美发达国家经济持续低迷,欧美国家不断施压,对外出口,引进外资形势严峻。同时,投资也很难保持2011年的高速增长,估计将较大幅度地下降。今年1至10月房地产投资49923亿元,同比增长31.1%。房地产投资占到了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0%左右。从目前的形势看,2012年房地产投资增速肯定会下降。此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治理、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下滑,也将抑制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投资的增长速度。因此,如果不及时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2012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下滑得更多,季度增速可能破8%。
  正常的货币政策应该有几个标准:比如正的实际利率,保持实际利率1、2个百分点。比如货币供应量保持正常增长。而长时间的负实际利率,是典型的非正常利率政策。由M1、M2增速的起落可知,在2007年以来的这几年也是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速急剧波动的几年。货币政策名义上是稳健和适度宽松的,实际却呈现极度紧缩或极度宽松的状态。2007年8月M1增速为22.8%,2009年1月大幅回落到了6.68%;2010年1月M1增速为38.96%,2011年10月猛然回落到了8.4%。再看M2,2008年1月增速为18.94%,2008年11月降到了14.8%;2009年11月增速达到29.74%,今年10月增速又降到了12.9%。2008年8至11月新增贷款3921.6亿元,每月1000亿左右。2009年1至6月新增77578.9亿元,每月13000亿。换句话说,2009年上半年月均新增贷款是2008年8至11月间月均新增贷款的13倍。变动频繁的货币政策会人为地放大经济幅度波动, 而在调控后期总是又形成强大的顺周期效应,又会造成经济的超调。依笔者之见,今后几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宜保持在14%左右,狭义货币供应量宜保持在12%左右。存款准备金率 保持正常水平。
  考虑到货币政策有3至6个月的时滞效应,所以货币政策一定要具有前瞻性。由于我国长期实施负的实际存款利率,因此,即便当前通胀压力减轻,名义存款利率并没有多大下调空间。但是,21.5%的存款准备金率却大有调整空间,需要逐步下调,调整幅度以货币供应量的增速回归到正常为限。如果货币政策不及时转向正常,经济将不可避免地再度超调,出现大落。为营造更适宜的经济发展环境,笔者同时还建议,进一步放松金融管制,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进一步出台结构性减税政策。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博客]货币政策勿蹈2009年覆辙 2011-11-18
· 货币政策勿蹈2009年覆辙 2011-11-18
· 央行: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货币政策 2011-11-17
· 重申保持稳健货币政策 2011-11-17
· 美联储官员:应继续宽松货币政策 2011-11-17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