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新兴产业切忌拔苗助长
2011-11-22   作者:林喆  来源:中国证券报
 
【字号
  当全球都在寻找新经济增长点之际,我国政府当机立断推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着力点。一年多来,新兴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业绩增速平平,二是对政府的依赖过多。业内人士认为,新兴产业虽然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但作为产业,其发展有着内在的规律和路径,政府的相关扶持应适度,切不能操之过急。
  新兴产业前景不确定,且投入大、风险高、回报周期长,民营资本不敢轻易涉足,在运用市场方法无法达到目标之时,政府出台各类支持引导政策,大力扶持产业发展,应该值得肯定。但政府的职能应仅限于聚集各方资源,为新兴产业创造良好的“软环境”,推动形成从源头产品核心技术创新到产业化推广的“价值链”。
  目前,政府扶持新兴产业的主要方式,一是制定前景光明的框架性规划,二是给相关贴上“高新技术”等标签的企业以财政补贴。实践中,这种方式对形成有利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生态系统”并无太大裨益。
  从战略新兴产业类上市公司的业绩看,政府补贴在这些公司的利润总额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以一家正在发展垃圾发电项目的热电企业为例,该公司去年获得的政府补贴占其当期利润总额的比例接近30%。而且,有不少新兴产业类公司主要依托政府订单来实现业绩增长。长此以往,新兴产业有可能成为“温室里的花朵”,难以在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中发展壮大。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除了谋求技术的制高点外,产业化是成败的关键。有识之士指出,政府支持新兴产业有两种选择:一是从生产、供应侧入手,支持创新的过程,改进技术和产品的供给;二是从消费、需求侧入手,支持创新成果的应用。显然第二种形式更为迫切。专家指出,政府在增产能、促创新的同时,更应大力加快新兴产业市场的培育,这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在目前阶段,我国政府主要发挥的是采购方面的特有优势,即将新兴产业自主创新产品及相关服务产品优先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品还没有形成规模市场时,政府采购的介入能提升总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市场培育者的作用。但是,由于政府采购具有行政性和计划性,可能并不代表真实的市场需求,如果政府盲目采购,就会导致产业内其他企业跟风,生产出一批并不被市场认可的产品,从而造成巨大的浪费。
  政府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应讲究方式方法,不能以越俎代庖的方式来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业内专家建言,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应当结合起来,其中政府的职能和角色,主要是通过财政投资进入新兴产业上游的核心技术开发,但不应该介入项目运营,在该产业走上正轨后,政府资金就应退出。
  显然,新兴产业不能成为政府新的“政绩工程”,新兴产业应当和其他所有产业一样,在市场的海洋里进行充分的自由竞争,驱逐“劣币”,优胜者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产业“领军者”。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