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各大证券公司准备推出明年策略报告的时候了。这份报告该怎么写?相信有不少人现在有点为难。因为就在去年这个时候,有不少分析师对今年的市场看得比较乐观。但现在的沪深股市已走到11月中旬,走成这个疲弱样子,是大多数人没想到的。在这种情况下,对明年的宏观经济与证券市场又怎么看呢?不少人心里很纠结。 特别是由于外部经济形势扑朔迷离,坏消息不断,欧债危机与美日经济前途难卜,因此,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持悲观看法的人不在少数。受此影响,对明年证券市场看淡的也不在少数。这是符合一般逻辑的,可以理解的。因为根据目前的情况,无论从投资需求、消费需求,还是净出口需求看,明年的走向都不太乐观。 但是换一个角度看,相对于前两年的很复杂、很不确定、很难看清楚的经济走向,现在的情况反而要清楚多了。就像寒潮袭来之前会有一阵浓雾一样,前两年是处在浓雾中,人们目光迷离、手足失措。但现在浓雾已逐渐散去,虽然有点冷,但大的走向应该是清楚的,因此不必再自己吓自己了。尤其对以下三大潜在利好,要看清楚,更要把握好。 第一大潜在利好是大宗商品走势开始下降调整。从近期走势看,基本都在回落之中。这一方面是由于金融危机前及危机爆发后一些不恰当的处理措施,刺激了大宗商品的上涨。但在美债问题和欧债危机加重之后,来自发达经济体的实际需求在下降,促使大宗商品进入回调。另一方面,各主要经济体首脑都在呼吁对大宗商品价格予以高度关注,这使得投机者闻风而走。 而全球大宗商品需求的变化,以及对大宗商品投机的减弱,至少会在一定时间内促使大宗商品价格进行理性调整,回落到相对合理的区间。这种降温对中国来说是难得的机会。一是可以减少输入性通胀的压力,有利于改善经济增长的外部条件;二是应该利用好这次调整机会,在合理价格区间适当出手,将过多的外汇储备兑换成长期发展的资源,并力争议价权和话语权。 第二大潜在利好是物价有适度下降的可能。这一方面得自于外部需求的减弱、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调。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由于房地产市场正在进行回调,房价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起码不会再疯涨,这就使物价上涨失去了最主要的推手。还有一方面是由于年度之间存在的同比原因。由于今年物价已经上碰过6%的水平,因此,明年同比很难有这样的涨幅了。 当然,由于价格体系混乱,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因此未来价格走向并不乐观。因为推动价格上涨的长期因素并没有消失,比如,劳动力成本问题,工业化与城镇化带来的城市人口需求问题,以及农副产品与工业品比价不合理问题,等等,都是长期因素。因此,在明年的价格回调中,适时推出改革措施是必要的。但尽管如此,明年的价格问题应该不会成为主要的经济矛盾。 第三大潜在利好是全球需求格局在加速调整。一方面,来自发达经济体的实际需求,由于欧美等主要国家都采取了财政紧缩政策,因此在政府消费部分将会大大缩减;但是在民间消费部分,由于这是比较稳定的需求,因此不可能有很大缩减。尤其对来自中国的产品,价廉物美,正是一般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因此这一块出口只要工作做到位,是不会有很大滑落的。 另一方面,来自新兴经济体的实际需求,由于物价上涨的原因,人们对价格敏感度会很高,而来自中国有价格竞争力的商品正好有施展的空间。因此,不管是政府消费还是民间消费,都不会拒绝性价比好的商品。在这种需求格局大幅调整的情况下,如何把握好洗牌的机会,扩大中国商品的地域版图,正有许多事可做。 潜在的利好因素并不止这些,如果深入发掘的话,还有许多方面。比如跨国投资,等等,可以把一部分过剩产能转移出去,把生产基地拓展到境外,同时开拓境外市场。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利用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产业结构、需求结构、消费结构,也有利于资产负债表的平衡。而一旦把这些潜在利好因素都发掘出来、利用起来,那对明年经济增长是有利的。 至于沪深股市的问题,虽然和宏观经济有关,但更多的在于股市政策。如果把投资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那么局面就不同了。如果还是偏重于融资功能,倾向于特定的政策目标,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