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招投标为何中看不中用
2011-11-18   作者:郭钦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一种药物从出厂到医院终端,中间各环节利润高达2000%以上。近日,此消息一出,公众哗然。有专家指出,政府实行药品招投标政策的初衷是为了遏制药价虚高,结果却被利益团体钻了空子。
  药品的暴利可以说已不算新闻,唯一让人惊讶的应该是,原本用以遏制药价虚高的招投标、零差价等政策,现实中反倒成了药品高价的“支撑”。当政策的执行已经因漏洞的存在而走样,甚至完全和本来目的背道而驰,那么需要纠正的,显然不仅是“以药养医”,更有不断爆出丑闻的药品招投标制度。
  其实,药价的虚高,不论是因“回扣”导致,还是因药品招投标政策被利益集团钻了空子,说到底本质上都是药品价格被“权力寻租”绑架,以致偏离了正常轨道。医生依靠专业知识形成的权威,而有了让患者用哪种药的权力;那些决定药品能否中标的各个环节,更是拥有制度给予的权力。如果旨在遏制药价虚高的一些政策,从一开始就不是着眼于监管用药的权力,那么结果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按下葫芦浮起瓢。
  说起药价虚高,很多人都会指责当前“以药养医”的医疗体制。不过,即便是在这样的体制下,也不乏有甘于清贫、不开大处方的医生。显然,药价虚高既有体制的原因,也有个体的原因。在治理药价虚高的措施上,如果不从严治理个体拿回扣、钻空子的行为,不在药品流通环节上下大力气砍掉“权力寻租”的空间,即使是给医院再多的财政补贴、给医生再高的个人收入,也仍然抑制不了他们从药品中获取高额收益的冲动。
  进一步说,药品领域的招投标和所有政府采购的招投标一样,都存在不够透明、缺乏监督的问题。在所谓的“阳光采购”整体上都无法真正实现阳光时,指望药品招投标远离黑幕,本来就不现实。而要想药价恢复正常,唯有在减少药品流通环节的同时,让患者在药价的形成机制中具备和药商、医方对等的话语权,以挤干各类权力从药价中获取回报的空间,才能挖掉药价虚高的根。
  在遏制药价虚高这个问题上,招投标政策已然失灵。不过,从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任何单方面看待药价问题并寄望某个政策能一劳永逸地挤干药价水分,都是不现实的,都难免遭遇同样的尴尬。
  一个公益行业,如何真正回归公益,是解决药价虚高需要全盘考虑的问题。2009年开始的新医改已经实施两年,这也是新医改致力于回答的问题。其实,就像制定和实施药品招投标政策一样,我们从来就不缺乏良好的制度设计。只是要让这些制度真正发挥作用,还是离不开人的作用。而要想遏制推高药价的“权力”,唯有严厉地约束和规范这些“权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我国出台医疗机构药品监管办法 规范医疗机构药品购进 2011-10-18
· 欧美大药厂药品专利放开争议再起 2011-09-20
· 北京市曝光“金樱首乌汁”等21种药品广告发布严重违规 2011-09-02
· 82种药品今起下调最高零售价 平均降价幅度14% 2011-09-01
· 药品安全不能“拿钱私了” 2011-08-31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