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有531家沪深上市公司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评级标准,以及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评估体系对这531份社会责任报告的分析,结果是,及格报告为96份,占全部报告的18.08%,其中优秀报告数量为47份。不及格报告数量为435份,占全部报告的81.92%。 这样的评估结果,不能不让人吃惊。 要知道,上市公司大多是我国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也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主体,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按说,上市公司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聚集的受益者,也理该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践行者。但在社会责任这张考卷上,沪深A股公司居然有八成社会责任不合格,这怎能不叫人担忧。 根据社会科学院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来看,先不要说上市公司理应承担社会责任,就连对股东负责的精神许多时候都缺乏。报告说:“大多数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存在不少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信息披露不完整、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重叠或混淆、披露信息实质性较差等问题。绝大多数公司报喜不报忧,负面信息披露较少。”上市公司,理应为股东创造利润,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并合理分配股利,有利于提升公司的社会形象,吸引更多的股民投资公司,降低公司筹资成本,增加公司的资本,有利于公司竞争力的提高。但遗憾的是,如果上市公司连对股东关注的信息披露都很难做到客观真实,指望不注重股东利益的公司践行社会责任,这显然不靠谱。 那么,上市公司缺乏社会责任的根源在哪里呢?笔者以为,对于很多上市公司来说,“上市就是终点”,缺乏成为“受人尊敬的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这才是上市公司缺乏践行社会责任动力的根源。 先说资本市场当中“上市就是终点”成为一种现象的隐忧。上市前造假账为能够顺利上市,这样的公司在A股有之;上市后公司高管辞职成风,就为尽早兑现手中股份,这样的公司在创业板和中小板也不鲜见;而通过创业板每到周年纪念日前后就有大涨行情来看,为了高价出售限售股,上市公司也有配合出台利好信息的现象。也正因为不少上市公司把“上市就是终点”当成最高理想,所以中小投资者的股东利益被侵犯,信息披露不规范,操纵股价甚至操纵公司利润等现象才会成为市场顽症。由此,笔者以为,要想让上市公司承担起社会责任,不妨先让上市公司从落实股东责任做起。管理层可以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对信息披露不负责的公司严惩,而对优秀公司给予奖励。 再说“受人尊敬的公司”应该成为上市公司核心价值观的期盼。“成为受人尊敬的公司”,“做百年公司”,这些话听起来似乎很虚,但恰恰是那些坚持这样的核心价值观并以此为理想的公司,成为伟大和优秀的公司。以“正德厚生、臻于至善”为公司核心价值观的中国移动公司,在抗冰雪、抗地震中展现了一个优秀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形象;而“5.12”汶川大地震中,王老吉品牌的运作方加多宝集团捐了大笔的善款,产生巨大影响,都在向国人诠释一个公众公司到底该如何尽到社会责任,而这样的社会担当也为这样的公司拓展了新的发展基础,促进了资源的良性循环。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说法,叫“心能化物”,“厚德载福”,只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树立“成为受人尊敬”的公司核心价值观,在践行股东责任和社会责任这两张考卷上,上市公司才能交出令投资人满意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