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还在政绩的旮旯里挖坑待建
2011-11-12   作者:知风  来源:红网
 
【字号
  就在宣布全年保障房1000万套开工计划已经实现的同时,住建部副部长齐骥在昨日接受媒体采访时首次承认,其中存在约1/3的“挖坑待建”情况。为此住建部已经下发通知,要求此类房屋年底前务必完成地基结构的施工。(11月11日《中国经济网》)
  地方政府对拆房子、造房子的热情是有目共睹的,不少地方拆房子还拆出了人命,而造出来的房子却越来越让人望房兴叹,繁荣的房地产市场不仅没有带来居有其屋的幸福感,反而成了民生之痛。如果说各级地方政府对此也有难言苦衷的话,那么,今年3月,国务院提出2011年我国要新建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无疑是缓解地方政府压力的良机。然而,同样是关于造房子的事,地方政府的表现与开发商品房相比,简直是判若两人。
  今年一季度全国保障性住房开工率为10.8%,随后地方政府在监管层重压之下开工率终于在三季度实现猛增,而这个“猛增”也仅仅是开工率,摆了一个“挖坑待建”的POSE。这与曾经赶在“新拆迁条例”出台前的强行拆迁来对比,地方政府对保障房建设的态度就显得兴趣索然。
  在地方政府这种一热一冷的态度中,不难看出他们的追求目标,而政府部门的追求目标,应该属于施政宗旨,最终体现在他们的政绩里。当“为人民服务”还高挂在官场“庙堂”之上的背景下,谋民生之福祉当然是政绩的主体。但是,当他们热衷于越位参与的房地产市场,弄得百姓怨声载道的时候,国务院送他们一个为人民谋福利的机会,他们却一点也没有兴趣。国务院3月份提出的2011年我国要新建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到三季度才勉强“挖坑待建”,而且是在监管层重压之下作出的开工样子。可见,民生福祉是在地方政府所追求的政绩的旮旯里。
  一个对解决民生问题漫不经心的政府,一个把民生的福祉束之高阁的政府,已经严重背离了政府的属性。虽然是关于保障房建设的问题,其实可以用来解释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来源。假如把当前产生的许多社会问题看作转型时期的过失,看作地方政府对市场经济缺乏成熟的驾驭手段,那么,对于国务院为了弥补房地产市场带来的民生之痛,缓解住房市场化带来的住房难压力,出台的保障房建设政策,地方政府就应该借此东风,做个“顺水人情”,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某些地方政府的角色早已错位了,他们已经不是平衡社会竞争的裁判员,而是参与竞争并稳操胜券的运动员。当房地产市场成了利益博弈的赌场,权力便参与了下注,在赢得盆满钵溢的喜悦中名利双收。尽管潜规则下的权力寻租是官员落马后的话题,但促进GDP增长的业绩是劳苦功高的。所以,寻找来钱的项目,就是书写官员政绩的最佳捷径。
  而保障房是什么呢?是既不来钱还可能贴钱的“买卖”,这碟毫无油水的菜,让习惯于卖地、强拆的地方政府难以下咽。哪怕弱势群体正嗷嗷待哺,父母官们却无动于衷。那么,所谓的官员政绩,到底还包含了多少“为人民服务”的成分?更需要追问的是,当前存在的许多社会问题中,到底有多少是暂时无法解决的客观难题,还有多少是政府部门不作为的故意?
  保障房建设就像一块试金石,试出了人民利益在这些地方政府心目中的地位,这让本来就遭社会诟病的官员政绩观更加与人民利益相悖。人民政府对有关人民切身利益的保障房建设如此冷漠,还遑论什么执政为民?这样的官员政绩与老百姓还有什么关系?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保障房建设何时走出数据迷宫 2011-11-16
· 不妨给保障房竣工时间划道红线 2011-11-15
· 保障房建设需走出“开工纠结” 2011-11-14
· 突破保障房建设“挖坑待建”困境 2011-11-14
· 住建部重申保障房开工标准 明年任务量将降低 2011-11-14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