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延长“中国制造”生命周期
2011-11-11   作者:梅新育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梅新育

  中国国内成本上升正在削弱“中国制造”的价格竞争力,某些订单外流到了越南等其它后发发展中国家,甚至回流美国,中国制造面临20年来空前的双向挑战。但中国国内产业转移进程会延长许多产业在中国国内的生命周期,在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和外贸依存度均高居全国首位的广东,其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就取得了长足进展。
  广东省近年来大力推进山区与珠三角地区产业合作,将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确认为广东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业绩斐然。截至2011年6月底,全省35个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累计吸引各类项目2988个,总投资约7030亿元,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已经成为广东后发地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增长极,带动粤东西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全面超越了珠三角地区。
  无疑,转移到内地的制造业要想继续面向出口市场,相对缺乏区位优势,但中国优良且不断改善的基础设施、在发展中国家中名列前茅且不断改进的公共服务效率两者相结合,推动中国制造业生产和贸易便利化卓有成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产业转移后区位优势的下降,内地海关通关程序的改进就是典型。
  按照原来的通关程序,中国内地出口货物必须先运输到沿海出口港然后才能办理通关手续,如武汉的公司若要通过深圳盐田港出口过关,就必须先通过铁路把货物运到盐田,货物到达盐田之后才能办理通关手续。这样,货物在深圳起码要停留两天到一个星期才能上船发运,出口企业在这段时间里资金就被占压而不能周转。近年中国海关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行“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直通式通关模式,内地企业可以在内地海关办理通关手续,货物从内地运抵沿海港口时交纳单据即可放行上船发运,通关时间从以前的1至2天下降到几十分钟。在政府管理部门通关环节效率方面,不仅其他发展中国家要想达到中国这个水平,至少在21世纪头20年不可能,就是美国等发达国家,与中国相比也颇有差距。
  不仅如此,高度重视以促进经济增长为工作中心、政府管理体制中高度重视结果导向两大特点决定了中国各级政府机构及其成员有着强烈的内在动机不断改进对企业的服务,中国政府机构公共服务效率还在不断提高。
  毋庸讳言,今天某些地方过度强调“招商引资”和“亲商”,已经产生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副作用,不可避免地遭到几乎是全社会的尖锐抨击,纠偏势在必行,但这至少表明中国各地、各级政府在努力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而且,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改进公共服务、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的法规政策本质上就是一种工具,只要运用者能够防范和消除对内资的逆向歧视、为讨好投资商而践踏法律和居民人权等缺陷,这种工具就能够更好地发挥正面作用。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五大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园集中亮相北京文博会 2011-11-10
· 赛迪顾问: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呈初步集聚特征 2011-11-10
· 灰霾连天能否催热环保产业 2011-11-10
· 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面临内外双重挑战 2011-11-10
· 四部门新能源车“问责制”加速产业洗牌 2011-11-10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