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回落为政策微调创造了条件
2011-11-10   作者:谭浩俊(江苏省镇江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号

 
  谭浩俊

  CPI重回“5时代”,不仅会对市场产生积极作用与正面影响,而且增强了政策的灵活性,提高了调控的可塑性。特别在全球“二次宽松”闸门已经开启的情况下,可以更加灵活、积极、主动地运用好政策工具,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毫无疑问,CPI重回“5时代”,为下一步政策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了较好的基础。但在政策调整过程中,仍须谨慎,瞻前顾后,高屋建瓴,切忌盲目、冲动。
  今年以来,中央政府始终把控物价、防通胀作为经济工作首要目标,所有政策措施,也都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而展开。甚至为了控制物价、避免恶性通货膨胀,在制定政策和落实措施过程中,不惜以牺牲经济利益为代价,将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也许有人会问,以牺牲经济增长速度换取价格稳定和回落是否值得。笔者认为,不仅值得,而且必要。如果价格水平一直如今年上半年那样维持在很高的平台上,且不断呈上升趋势,即便经济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也很难保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更难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特别在全球流动性严重过剩、输入型通胀压力很大的情况下,经济还会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
  很显然,10月CPI出现较大幅度回落,不仅会对市场产生积极作用与正面影响,而且增强了政策的灵活性,提高了调控的可塑性。特别在全球“二次宽松”闸门已经开启的情况下,可以更加灵活、积极、主动地运用好政策工具,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对物价的管控,哪怕稍稍放松。应该看到,一方面,价格下降的基础还不很牢固。10月CPI出现较大回落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普遍回落,特别是蔬菜和肉禽类价格回落比较明显,且从供应的实际情况看,蔬菜价格有可能继续呈现下降趋势。但与此同时,非食品价格由于受白酒提价等因素的刺激,不降反升,环比上涨了0.2%,这是需要引起足够注意的。不能不看到,受泰国水灾、年底可能出现的恶劣天气、市场供求关系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蔬菜、大米等的价格还有可能反转。特别近一段时间以来出现的蔬菜滞销、价格大跌现象,极有可能影响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年底出现蔬菜供应紧张、价格上涨的可能性不容小视。另一方面,为了激活经济增长,化解债务危机,“二次宽松”下的全球流动性过剩矛盾或将更加尖锐,尤其大宗商品价格可能的上涨,会使输入型通胀更加突出。更重要的是,一旦全球流动性过剩的矛盾尖锐化,国际热钱对中国市场的冲击势必将更大,对价格的控制也就更困难。
  所以,在“适度适时、预调微调”方针下,现在需要的是对政策进行适当的优化和调整。具体而言,需要把握好这样几个方面的关系。
  首先,继续处理好保增长与防通胀的关系。在继续抓好价格调控、防止价格反弹的情况下,针对目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特别是PMI再次回落的问题,适度放松信贷政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降低企业的负担。前提是,“腾”出的资金必须用于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而不是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开发企业和非生产性投资。只有实体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经济增长才有效率,抵御通胀的能力才会增强。而政策的调整,则要能够有利于建立两者之间的平衡与稳定。
  其次,处理好调结构与稳速度的关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是抵御通胀、应对危机的根本途径。但是,现在需要的速度不能是粗放和无效率的,而必须是有效率、有质量的。为此,尚需加大经济结构、产品结构、投资结构的效率。特别是投资结构,必须以生产性投资为主,以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升级、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换代为主,生产性投资必须达到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60%以上。只有这样,经济发展速度才能体现出效率和优势。政策的调整,一定要能够有利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合理与协调。
  其三,处理好财政增收与结构性减税的关系。经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对企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政策上,而不是资金上,更不是口号上。近日,温家宝总理在多种场合表示,要加强结构性减税。而结构性减税能否落到实处,关键要看能否控制好财政收入的过快增长,控制好财政的大幅超收问题。所以,处理好财政增收与结构性减税的关系,也是当前必须认真做好并做出成效的一项工作。政策的调整,要有利于财政进入规范、有序、科学、健康的轨道,而不是继续无约束地增长和超收。
  其四,处理好出口与内需的关系。种种迹象表明,由于欧、美债务危机的影响,不仅外需疲软程度超过预期,而且要维持相当一段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就得靠扩大内需、增强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而要做到这一点,唯有加大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力度,提高普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一方面,通过加大减税力度提高企业的分配能力、市场的消费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继续加大对房地产的调控力度,降低房价,扩大住房的消费水平。同时,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伐,消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政策的制定,必须充分考虑内需的要求,尽力满足扩大内需的需要。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10月份CPI同比上涨5.5% 创5个月新低 2011-11-09
· 近虑远忧兼有 先看CPI如何 2011-11-09
· 10月份CPI同比上涨5.5% 2011-11-09
· 食品价格环比下跌 CPI涨幅料明显回落 2011-11-08
· 商务部数据显示:CPI下行预期进一步增强 2011-11-04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