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不能成为“类金融产品”
2011-11-04   作者:陈德成(上海,财经评论员)  来源:新京报
 
【字号
  近日,中国稀土学会秘书长林东鲁透露,商务部将出台稀土专用发票制度,专用发票一旦推出,稀土“私挖乱采者”将失去销售资格。这一说法加剧了市场恐慌,目前一些超量囤积的“不带票”稀土在市场上开始被大量抛售,令本来已经脆弱的市场更加“雪上加霜”。(据《第一财经日报》)
  最近稀土的价格在大起后大落。从2011年初开始,在半年的时间内,稀土的涨价狂潮便一路汹涌,铕、钆、钇等品种的涨幅一度高达10倍,有些稀土价格甚至暴涨15倍。从第三季度开始,稀土价格不断下调,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下跌30%-60%。由于价格出现下跌,一些稀土企业开始停产保价。
  一年时间内一种资源品价格能够上涨最高达10倍之多,在其后价格再次暴跌50%,而市场需求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价格暴涨暴跌已经非常类似于被爆炒的股票等金融产品。所以这种状况明显说明了稀土行业在生产和贸易上已经出现了不正常的现象。
  首先要在导致稀土价格暴涨和暴跌的因素问题上正本清源。原国家计划委员会稀土办公室的处长红枫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称,稀土曾经是中国敲开海外市场换取宝贵外汇的重要法宝,价格并没有被有意地压低。在中国稀土的冲击下,海外的稀土矿基本上都已经关闭。
  因为有利可图,前些年来中国各地对于稀土开采处于粗放的状态。这种生产方式,导致价格长期不能达到合理的水平,而且对于环境造成严重的风险。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有必要对稀土进行集约式开采。
  但是,由于稀土涉及地方利益,而且环境风险很大,因此也不宜于过度强调集中,否则稀土矿当地的环境和污染问题就没有人去真正承担,而且地方利益也无法合理补偿。
  而在贸易上,既要防止倾泻式的销售,即防止各地为了短期的自我利益而疯狂的出口,导致稀土价格长期偏离均衡价格,同时也要杜绝把稀土资源作为法宝而哄抬价格的思维。稀土价格贱卖导致价值流失,造成环境污染,但是如果价格哄抬到畸高的程度,必然会压抑需求,并促使其他国家稀土资源的重新开发和勘探,从而造成本土稀土资源的闲置和价格暴跌,伤害稀土企业和当地的利益。
  所以,有必要把稀土作为一种“正常”的资源和产品进行对待,防止出现过低的价格,也避免出现哄抬的价格。在生产上,出现跨地区的大企业和各地若干家当地企业适度竞争的开发局面是比较合适的,前提是必须进行严格的环境保护。同时在价格形成上,尊重市场规律,但是必须包含较高的环境控制成本,这样就不会出现无视资源稀缺和污染环境而导致的超低价格,也不会出现有意为之的哄抬价格。在生产体系和价格尊重经济规律后,中国和海外的稀土资源将会形成均衡的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状态,而下游生产企业的成本也会得到合理预期和控制,整个产业链条才能和睦发展。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