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能源与环境危机的压力下,建设生态城市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1992年由国家建设部发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活动。2010年住建部启动了《中国低碳城市发展导则》的编制工作。从“生态园林城市”到“低碳城市”,这标志着我国对生态城市认识的提升。但是,若从生态文明与生态经济建设的高度看,对建设什么样的生态城市,还有待提升;对如何建设生态城市,更有待思路上的突破。 首先,我们所要建设的生态城市,是生态文明载体。不同的文明形态有不同的载体。古代农业文明的载体主要是乡村,近代以来工业文明的载体则是城市。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都属于单一载体的文明。而生态文明作为工业文明基础上的提升,同时也作为向古代农业文明螺旋式的回归,决定了当代生态文明的载体不是单一的载体,而是容纳多元文化、多元生活方式并存的多元化载体,即城市与乡村并存的载体。从这个意义上看,要使今天的城市继续承担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功能,就面临着从工业化城市向生态化城市的转型。 其次,推动工业城市向生态城市转型最基本的推动力,就是目前兴起的新能源革命。虽然古代社会也有城市,但我们今天生活的城市与古代城市区别很大。古代城市与今天工业化城市不同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支撑这两类城市的能源不同。正是由于化石能源在现代交通、住宅、通讯、购物、娱乐领域的广泛使用,才形成了不同于古代的城市生活方式和城市发展模式。从这个逻辑看,正在兴起的新能源革命,对传统工业化城市的影响,就不仅仅是单纯的能源替代问题,而是在能源替代的背后,将要发生涉及到生活方式、城市发展模式等一系列的变化。所以,在新能源革命作用下,未来的生态城市,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仅仅是绿化的城市、遏制空气污染的城市,而是在城市发展模式、内在的运行机理上发生革命性变化的城市。从大的方面看,新能源城市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和基本特征: 一是能源本地化、自给自足化是未来新能源城市的发展方向。新能源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是一种相对均衡分布的能源,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可利用的新能源。新能源的这种分布特征,决定了未来的城市对新能源的利用,必须从这个城市所在的环境中开发使用。尽可能就地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是未来生态城市最基本的特征。一个城市的能源自给率应该成为评价生态城市最重要的指标。按照目前的技术,利用当地的新能源建设新能源住宅、新能源照明、新能源交通等,使当地生活所需能源实现本地化是可行的。 二是规模有限的小城市将成为未来新能源城市发展的主导趋势。近代以来大城市之所以成为工业化时代城市化的发展趋势,这与传统化石能源的利用方式有关。受传统化合能源运输成本的约束,大城市具有有效使用传统化石能源的规模优势。但是新能源支撑的未来城市发展,受城市所在地生态能源有限的制约,决定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地新能源的城市规模,只能是一个有限的规模。诺贝尔奖获得者詹姆斯·莫里斯认为,目前全世界的大型城市都面临着道路拥堵、房租昂贵以及环境质量下降等发展问题,破解之道则在控制城市规模。从统计数据上的人口规模看,比较理想的城市人口应该是在40万左右。从目前新能源利用的发展趋势看,小城市以及乡村在使用新能源上具有明显优势。鉴于现代大城市、大工业化带来的诸多文明病,英国经济学家舒马赫(1911—1977)在20多年前就写过一本书叫《小的就是美好的》。早在19世纪末,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所设计的理想中的田园城市,也是小城市。这个小城市居住人口3.2万人,其中3万人住在城市,2000人散居在乡间。城市人口超过了规定数量,则应建设另一个新的城市。在新能源支持下的城市发展,“小的就是好的”将成为一个生态文明时代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小城市不仅是充分利用当地的新能源的生态城市,也是避免诸多大城市病的最适于居住的幸福城市和田园城市。 三是新能源支持的生态城市必须是一个低成本的城市。新能源与化石能源相比,是一种使用成本更低、更经济的能源。使用新能源付出的主要是能源转化为电能或热能的成本。新能源转化后可以直接使用,没有使用化石能源的运输费用,也没有使用化石能源导致污染的治理费用。但是目前正在建设中的低碳城市,恰恰是比使用传统能源成本更高的城市。有些城市搞的低碳住宅,不仅投资大,而且运行成本也很高,低碳住宅和低碳城市建设,成为一个烧钱买概念的建设。低碳城市的背后付出的是另一种“高碳”代价。为什么低碳城市却成为翻版的高碳城市?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扭曲了低碳城市发展的动力。新能源进入城市的动力,应当来自市场,而目前为低碳城市买单的是缺乏成本约束行为的政府。二是低碳城市建设的思路有问题。按照新能源的特性,低碳城市建设的优势是在农村和小城市,但是被政府主推的低碳城市却是在大城市。三是低碳城市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市场需求与技术创新共同推动的过程,而目前中国的低碳城市建设,却是一个满足政绩需求的急功近利的过程。 四是新能源革命推动的生态城市建设,将会成为一个激活中华民族智慧、带动中国传统文化参与的生态城市建设过程。我们今天所开发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形态的新能源,就是中国五千年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能源。在道法自然、天人统一观的指导下,如何利用天地蕴藏的可再生能源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成为古代中华民族最大的生存智慧。如何在中国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创新结合中,走出一条基于东方智慧的生态城市建设之路,应该成为新能源革命的新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