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捐款”的支付宝用户难以维权
2011-11-03   作者:沈彬(法律工作者)  来源:新京报
 
【字号
  针对近日一些支付宝用户因账户被盗等原因,意外发现自己账户向公益机构“打款”的现象,支付宝公司相关负责人1日向新华社记者表示,经过与公益机构沟通决定,将全额退还此类非出自本人意愿的打款。支付宝方面同时梳理发布了几项安全支付须知,呼吁用户提高安全意识,共同加强网络支付安全保障。(据新华社电)
  就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支付宝是否尽到了应尽的义务,还不好说。消费者在此事件中无疑处于弱势地位:经济能力、专业知识、取证能力,相对于支付宝公司并不占优势,遇到了麻烦该怎么讨回公道?
  支付宝,属于电子支付(EFT)的一种;而支付宝本身,也算得上一种金融创新,先有的事实,之后才有的规范。所以,在这方面我国的法律相对落后,《票据法》、《电子签名法》、《人民银行法》都很难直接适用。因此,“被捐款”的用户很难找出适用的条款来向支付宝维权。
  有专家指出“支付宝”既不像电汇,又不是普通银行转账,类似于“信用证”制度——支付与买卖绑定,一票货对应一次支付,货发前买方将钱转移到支付宝公司掌握;确认收货之后,再由支付宝公司“通知付款”。可以说,这是中国人自己的“金融创新”,实际上也改变了不少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
  但这种创新支付手段,并没有法律的直接规范,主要还是靠市场选择和企业自律。应该说,此前支付宝还是相当负责的,也赢得了信任和市场。但随着支付宝的普及,它不仅是买卖支付手段,还开通了缴付水电费、捐款乃至转账等功能,这些功能跟最初的支付流程不太一样,也就放大了风险。比如,本次的“被捐款”并不需要一个确认过程。
  与此同时,国家开始完善相关的电子支付法律。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积极推行在线支付体系的建设。2005年人民银行公布了《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去年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直接提出了许可证制度。在今年5月,包括支付宝在内的27家非金融机构得到了首批“支付牌照”。
  “规范”是一把双刃剑,既会保护市场秩序,也会影响支付宝这种“草根金融”的创新。比如支付宝取得“牌照”之后,将要登记用户的身份证件上的名称和号码。之后,可能还会有更多的管制措施。
  我们不乐见支付宝被“管得太死”。为避免风险、纠纷引发更多“婆婆”的介入,我们希望支付宝公司拿出最大的诚意来保护用户的账号安全。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支付宝与美国新蛋达成战略合作 2011-09-21
· 支付宝事件是“走出去”的标杆案例 2011-08-23
· 支付宝上市阿里或获60亿美元 2011-07-30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