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爆炸事件炸开了多少管理漏洞
2011-11-03   作者:佟东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据《东方早报》报道,1日11时30分许,贵州省黔南州福泉市马场坪收费站附近,两辆运送炸药车辆在一汽修厂检修时发生爆炸。截止到当日22时,事故已经导致至少7人死亡,264人受伤,其中重伤26人。
  尽管公安部和当地职能部门正在对这起事件的起因,进行认真排查,但从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这是一起典型的危险物品运输爆炸事件。在这起惨剧的背后,不难发现有诸多漏洞,应该亡羊补牢,避免类似悲剧再次上演。
  首先,“11·1”爆炸事件炸开了监管漏洞。就目前而言,我国危险品运输管理涉及到多家“婆婆”,公安部、安监总局和交通运输部都有参与的资格。可是,这些职能部门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统一协调的管理模式。虽然对危险品运输管理的法律条规不少,但不管是条例还是规章,都缺少具体而详细的监管内容以及问责机制,这不仅造成职能部门监管缺位,也给监管部门推卸责任创造了条件。
  同时,福泉市重大爆炸事件,炸开了区域之间运输管理“各吹各的调”的现状。现实中,不但各省之间的危险品运输管理千差万别,就连一省范围内也是“各吹各的调”。比如,国家对民用爆破器材的运输工具是有严格要求的,由原交通部下发的《关于推广使用民用爆破器材专用运输车的通知》明确了专用车的标准,由原国防科工委发布的《爆破器材运输车安全技术条件》,更是明确了爆破器材运输车辆的安全技术条件。可是在执行过程中,即便同一个省,甚至同一地区,执行的标准各不相同。
  此外,“11·1”爆炸事件也炸开了法律法规自身存在的“管涌”。负责危险品运输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存在着明显漏洞。比如在第六章的法律责任中,大都针对承运企业和承运人而规定处罚措施。实际上,托运人才是最主要的责任承担者,这些人为了省钱往往雇佣不合法的运输企业。可是法规对托运人规定的罚则,仅规定了“不向承运人说明运输的危险化学品的品名、数量、危害、应急措施等情况”,对于另外一个同样需要被约束的对象,即危险品的卖家,该规定中更是未提及其法律责任。这些漏洞的存在,无疑给发生类似重特大安全事故,增加了机率。
  鉴于此,笔者觉得,对现行法律条规存在的问题,抓紧打“补丁”,堵“漏洞”,补“管涌”,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以保障危险品运输的绝对安全。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格力空调气罐爆炸或因操作不当 2011-06-29
· 中石油爆炸污染松花江 国家治理5年耗资近80亿 2011-06-01
· 富士康成都公司一车间发生爆炸事故 造成2死16伤 2011-05-21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