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敏锐、准确地把握经济走势出现的趋势性变化,更加注重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笔者认为,货币政策不仅需要微调,更需要预调,需要明确地转向保增长、防风险。货币政策的预调微调应该以防范债务危机爆发为前提,更要整顿金融秩序。此外,货币政策要转向保增长,通过支持经济适度增长化解债务风险,同时保住宏观调控的积极成果。 防范债务危机应该成为未来货币政策的主线。债务风险与金融秩序混乱是“孪生姐妹”。目前国内高利贷泛滥,货币市场 “两层皮”(体制内和体制外利率差距越来越大),大量资金体外循环,银行间爆发存款大战,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因此,要调整货币政策,先要整顿金融秩序,要防范债务危机更要从整顿金融秩序入手。 此外,保增长是防范重大风险的前提,货币政策要明确转向保增长。应该说,目前国内高负债对经济的风险冲击,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影子银行体外循环的资金量太大,其中绝大多数与高利贷相关,一部分会牵连到体制内银行。对此,国家不能直接“救”,更不能靠贷款“救”,因为这会引发大规模的道德风险,但必须采取措施避免其大规模爆发,要整顿和消化并举,通过有序地改善金融大环境来防范风险。 必须看到,一些体外循环的资金是信贷环境过紧导致中小企业贷款难造成的。货币政策要网开一面,要保证实体经济增长,保证中小企业放心干实业,就要在贷款政策上切实体现。央行要给贷款规模,商业银行要降低门槛。当然,对中小企业增加贷款不能一刀切,要精中选优,将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用在支持创新上。可以引导下调民间借贷市场利率,减少体制外影子银行资金链断裂风险,但要注意防范增加的中小企业贷款流向房地产市场 。 其次,房地产贷款很可能形成一部分坏账,但大环境的改善可以让房地产坏账少一点,让它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必须强调,对房地产的调控必然带来一部分房地产坏账,这是调控的成本。当前,不能放松对房地产业的贷款政策,尤其是对不卖房子硬撑的房地产商要严控其新(开发)贷款发放,要鼓励房地产商清库存。同时,对降价积极、配建保障房积极的房地产商,可以给予一定的贷款支持,让他们再拿地,形成良性循环。对房地产按揭贷款也不能再提供优惠条件,尤其是改善性住房需求。总之,房地产业已经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不能得到特殊的金融支持。商业银行的房地产贷款政策要“正常化”并长期稳定。 最后,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到期违约风险要严密注意,政策上要区别对待、宽严适度。所谓预调,这个方面很可能是重点。为了防止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未来出现大量坏账,应该对一些国家级重点工程贷款提供紧急贷款支持,但也要适度,因为不可能完全保证供应。对地方项目则要分清轻重缓急,对已经接近完工的项目要提供贷款,避免形成半拉子工程。但必须强调,不是所有的项目都能提供新的贷款,有些可能要展期、逾期,甚至出现坏账。 总之,货币政策要转向保增长,但不能引发经济过热和货币泛滥。信贷规模需要增加,但要实现“精确打击”,有舍有得,通过支持经济适度增长化解债务风险,同时保住宏观调控的积极成果。为此,需要降低存准率,同时适度加息,改善负利率环境。贷款总量中要减少利率下浮比重,纠正“两层皮”现象,同时要有序地增加规模,直至市场利率逐步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