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利润的普遍下滑似乎并没有阻碍银行业的高速增长,银行业的三季报仍然可以称得上“亮丽”:15家上市银行前三季度共实现净利润近6900亿元,同比增长约31.6%,有12家银行的净利润增速超过30%,其中,民生银行以64.42%的净利润增幅居首,增幅最小的中国银行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也超过22%。 相比之下,其他上市公司的整体盈利情况逊色不少。据深圳证券信息公司数据中心统计,截至10月28日,沪深两市已披露三季报的1917家上市公司平均净利润同比增长18%,超过三成公司净利润同比出现下滑;在有可比数据的1851家公司中,第三季平均营业收入环比二季度增长1.59%,净利润环比减少6.59%。 尽管盈利能力喜人、估值在历史最低水平徘徊,但银行股并没有吸引更多的市场关注,反而是对资产质量的担忧、对未来风险的警示频频出现。瑞银的最新报告就表示,尽管中资银行利润增幅很大,但其持续盈利能力会大打折扣:贷款增速正在放缓,且这一趋势应该会延续;不良贷款的数量将会增加;银行在未来两到三年必须筹集更多资金以支撑信贷的持续增长;如果利率市场化继续深入,银行利润率可能受到挤压。 根据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目前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已经高达61%,鉴于“预调微调”这个关于宏观政策的最新提法在过去的一周被国务院两度强调,上市银行净息差的反弹能否持续下去将成为一个很大的疑问,银行的总收入可能难以持续攀升。 随着监管机构对于储户小额手续费的监管更加严格(尽管该部分占比很小),另外要求银行对于中小企业贷款不得违规收取信贷咨询费等费用。同时,如果济增速若继续放缓,逐步降低的融资需求也不利于表外业务的扩张,而未来信贷管制的松绑也会造成供需情况逆转、减弱银行议价能力。可以预期,中间业务收费将步入增幅趋缓的进程。事实上,当前银行手续费收入已经显露出增长乏力的迹象,第三季度银行业手续费收入环比负增长9.66%。 在资产质量方面,尽管从四大行的数据来看,潜在风险至少在账面上看得到了有效控制,绝大部分银行的关注类贷款余额都在下降,归入不良贷款的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余额亦未出现重大变动。但是一些规模较小的上市银行关注类贷款开始出现反弹势头,这一趋势值得高度关注。尤其是考虑到企业偿付能力或将面临不足(已有超过百家上市公司三季度财务费用超过亿元,一些企业因为融资成本提升、利息支出大幅增加而导致业绩下滑、亏损扩大)未来更要密切关注银行业资产质量的变化。同时,还有一直备受关注的房地产贷款和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也都将成为银行业的风险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