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终于扛不住降价了,老业主聚集起来愤怒抗议,砸了售楼处!近期上海多个楼盘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并在业内掀起轩然大波。 这表明,严格执行了一年多的楼市调控政策在初见成效的时候,开始受到“杂音”的干扰。若因为“杂音”而放松调控,放弃来之不易的调控效果,很可能招致房价的重新反弹,甚至暴涨,为未来经济健康运行埋下巨大隐患。 其实只许“房价上涨,不许下跌”的一幕,不单单出现在十月的上海,下半年以来已经在北京、深圳、杭州等地一些降幅明显的楼盘上演。再追溯到2008年房价大幅下跌之时,类似的非理性闹剧,也在多个城市出现。 回溯2010年4月以来全国范围的楼市调控,持续时间虽长,却因为经济环境复杂,之前迟迟未取得明显效果,使得政策不断加码,时至今日房价拐点方隐约出现。楼市调控初见效果,房价下跌自然会触动部分群体的利益。 对于购房者而言,理应尊重合同契约对于价格和价值的约定,承受房价涨跌起伏的风险。而高位购房的少数群体却聚集闹事,显然与“契约精神”不符。 有业内人士猜测,老业主闹事或许是开发商面对楼市调控自导自演的一场 “苦肉计”。从楼市调控开始,各个市场主体之间就不断进行着各种博弈,在房价真正面临拐点之时,开发商极有可能铤而走险,策划、制造民众反对楼市调控的假象,以此要挟政府。 楼市调控已经进入关键阶段,甚至地方政府也企图放松调控。比如,10月11日中午,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发布松绑限购令的通知,但当天晚上深夜,佛山又突然决定暂缓执行该通知。 对于当前楼市出现的各种“杂音”,中央政府态度明确,显示出坚持调控政策的决心。本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南宁座谈时强调,目前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处于关键时期,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 近日温家宝在天津调研时又强调,要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的合理增长,优化融资结构,提高金融服务水平。要完善财税政策,大力推进结构性减税。显然,宏观经济政策的预调微调,并不包含对楼市调控政策的微调。 对于楼市调控,民众和政府都要有清醒的认识。房价下降真正触及的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民众,而是拥有多套房产的投资客、长期享受暴利的开发商,以及依靠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在楼市调控进入关键阶段,摒弃“杂音”的干扰,坚持调控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引导房地产市场走上健康稳定发展道路,才是楼市调控的意义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