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优惠”对外资品牌是饮鸩止渴
2011-10-27   作者:刘远举(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项目研究员)  来源:东方早报
 
【字号
  自三聚氰胺事件后,奶产品安全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热点。近日,外资品牌再爆丑闻,此次丑闻主角为雀巢集团旗下的黑龙江双城雀巢公司,位于黑龙江省下属县级市双城市。据新华社报道,该公司涉及克扣奶农、压价、不符合奶业质量规范的收购流程等问题,并牵连出当地政府强行要求奶农必须将生奶上交雀巢,以及政府和前官员有利益牵连等一系列问题。
  双城市以农业为主,雀巢公司的进入,的确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也成为当地主要税源。当地政府为了保护重要税源,在处理雀巢公司相关问题上,就未能起到市场公正的裁决者和安全的监管者职责,反而违法动用政府强力机关,阻止奶农把奶卖给其他企业。非但如此,当地政府还入股雀巢公司,前政府官员也做起奶场生意,双城市前任市领导还是双城雀巢公司的董事长,直接通过雀巢变现权力。
  于是,在这个自然垄断和权力庇护之下,雀巢公司发生中国式异化也就顺理成章了。在收购价格方面,根据当地奶农的说法,70公斤的鲜奶,雀巢公司平均会克扣掉1公斤。除此之外,雀巢公司建立了一套不透明的质量规范,并以此压价。据业内人士推算,按雀巢一公斤奶的收购价格低于市价0.2元计算,那么,其每年给政府的税收,几乎全部来自克扣奶农。在质量方面,雀巢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并未按国家规定建立起机械化挤奶,在收购鲜奶的过程中也未做到封闭的流程。通过以上不规范,甚至违法的操作,雀巢公司每年能节约大量成本,得到额外的利润。
  事实上,按中国法律和相关规定,并不允许地方政府入股公司;政府垄断市场虽然时有发生,但动用公安等直接介入却非常罕见。这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但它就这么发生了。
  在这些奇迹的背后,反映的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奶农在整个乳业产业链中是最底层、最弱势的群体,也不能抱成团,没有定价权和发言权。另一方面,则是一些地方政府,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地方基层政府的失控。我们的社会治理是一套自上而下的系统,在改革开放前,依靠“突出政治”的强力性和掌握所有经济资源,基层政府必须、必然“听招呼”。随着经济改革的进行,一方面不再“突出政治”,另一方面,经济的开放也为地方官员提供了新的寻求利益的渠道——双城市前政府官员当起奶场老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于是,随着对基层政府的控制变弱,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类似入股企业、动用公安强令奶农卖奶这类事情不太可能在相对发达地区发生。
  虽然相对发达地区有着较好的法治环境,但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相对发达地区地价、人工成本的升高,一些外资企业也逐渐往欠发达地区转移,这样,他们将面临着一个更为现实的挑战。中国地域庞大,地区之间的风土人情各不相同,经济发展程度也有很大差别,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法治程度差别也很大。而且,和较发达地区长期受到更为开放的理念熏陶不同,欠发达的地区,是一个更为传统化的区域。
  一开始,当企业选择驻地时,企业会受到一些地方政府的争相邀请,优惠的政策、低廉的地价、各种方便的承诺;企业进入生产后,低廉的工资、服从的工人,甚至更为宽松的法律或法律之外的空间,如一些地方政府给当地纳税大户发放“保护牌”命令警察不可随便进入一样的待遇。
  外资企业即使有着良好的制度,但其必须依赖于人和更大的外部监管制度,而如果地方政府非但不能起到监督作用,反而为了诸如政绩、GDP、私人利益等原因为企业营造法律之外的低人权优势、低监管环境,再加上本地化员工带来的本地化理念,那么很难制约资本逐利的冲动,被完善市场和法律封印的资本丑恶的一面,就会从魔瓶中钻出来,开始兴风作浪,使企业行为发生改变。
  低人权优势、亲资本的基层政府当然对企业有利,但随着企业异常顺利的经营,从灰色的环境中赢得额外利润,不仅底层劳动者的怨气会积累,而且地方基层的各种权力也会随之附体——入股、各种或明或暗的利益寻租。地方政府和跨国公司看似达到了利益最大化,其实不过是作恶的企业和失控的地方政府之间相互绑架,牺牲民众利益和社会公正,待到丑闻爆发,双双受到舆论的谴责和法律的惩罚,对企业的潜在风险极大。雀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此次丑闻被揭露,不但直指产品质量,更涉及企业形象。
  外资企业还必须清醒认识到的一点是,外资企业虽然行为上可以变得像中国企业一样,但其毕竟未能深植于中国社会,一旦情况被曝光,就如同斑马群中的红色斑马,独特而耀眼,不但吸引舆论也吸引民粹,最终对企业而言是得不偿失。
  对于新一轮产业转移中的此类风险,现在应该加强约束基层政府,同时,应适当地给予基层劳动者以价格谈判、权利保护的平台,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做到高效、持续地使企业在华良好经营。
  另一方面,外资企业在转移过程中,应该把当地法治程度作为一个重要的选择标准,主动借助当地良好的监管来约束企业自身行为,也可尽量降低当地权力寻租的概率和程度。除此之外,企业需要严格制定规章制度,面对地方政府宽松的法外庇护要经得起诱惑,必须谨慎地规范员工的行为,在欠发达地区的有利和不利之间小心翼翼地走钢丝。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地方保护主义成了外资品牌"保护伞" 2010-11-15
· 3D电视国标正在制定 外资品牌凶猛入市 2010-06-18
· 外资品牌大打LED价格战 2010-05-25
· 中国彩电业迎来反超外资品牌良机 2010-04-13
· 国产品牌力压外资品牌 2009-10-21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