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及时转向 化解潜在风险
2011-10-26   作者:陈克新(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  来源:中国证券报
 
【字号

  今年以来,欧美国家“双债危机”愈演越烈,世界经济衰退风险明显提高。如果应对不当,有可能拖累中国经济“硬着陆。因此应逐步将紧缩性调控政策向宽松方向调整。实现国内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减少对出口市场依赖,应当成为化解风险的有效手段。

  应对最糟糕局面

  美欧国家“双债危机”问题之所以瞩目,主要在于全球金融体系会因此遭遇重大冲击,甚至引发世界经济的严重衰退。为此,全球权威机构纷纷发出警告。美国“借债天花板”提高以后,虽然债务违约风险暂时解除,但其公共债务规模更加庞大,削减赤字措施使得政府开支紧缩;同时普通家庭亦负债累累,不吃不喝也要将近10年才能清偿债务。
  美国各级政府部门与普通居民一起捂紧“钱袋”,消费乏力,使得经济复苏雪上加霜。更令人忧虑的是,如果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债务违约,将引发多米诺效应,全球金融体系、世界经济及其出口市场所遭遇的冲击将无法想象。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出口发动机势必因为欧美市场急剧萎缩而骤然减力,国内中间供应环节及消费也将受到冲击。
  2011年1—9月累计,全国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2.7%(名义增长率),比去年同期回落11.3个百分点。如果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出口(数量)增速应当已经回落到了10%以下,预计明年出口形势更为严峻。如果世界经济陷入更为严重的衰退,随着欧美国家市场购买力大幅下降,今后中国出口(实际增速)很有可能出现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要是国内固守紧缩政策不变,甚至还要加码,将会拖累经济增速掉到7%以下,出现所谓“硬着陆”,这是最糟糕的局面。
  包括美国、中国在内世界经济集体过度减速,势必削弱全球能源、矿石、金属、橡胶等大宗商品需求,并由于市场恐慌情绪蔓延,投机资本推波助澜,几乎所有大宗商品价格都会再次暴跌,出口企业日子难过,股市、房市行情也不会乐观,甚至接近2008年金融危机时水平。
  虽然目前来看,世界经济更加严重衰退局面还不一定出现,至少不会马上发生,但风险确实存在,而且不断加大。我们要有应对最糟糕局面的风险意识,未雨绸缪,及早防范。

  扩大内需是主要手段

  由于可能面临严重衰退风险,以及随之而来的出口市场大幅萎缩,必须千方百计扩大国内需求,这将是最有效的风险化解手段。具体而言,是要在抑制投机炒作需求的同时,支持、保护与扩大国内合理需求,使其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步实现经济结构调整,摆脱对于出口的过度依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腾飞”。
  努力扩大国内需求,最重要的是刺激城乡居民最终消费品需求,包括合理的住房需求、汽车需求、家用电器、各类食品需求等等。具体措施方面,可以增加收入、降低税收,财政补贴等。要通过终端消费品的旺盛销售,带动投资需求与生产需求。
  扩大国内需求,需要对一些合理需求进行保护与扩展。因此,在资金调控方面必须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比如,在住房贷款方面,其自住性需求、改善性需求,尤其是购买规定面积内的首套房用户,购买经济适用房等,贷款方面应当予以满足,贷款利息也要予以更大优惠。否则,无区别地不断提高首付数额,持续加重利息负担,将使得普通居民更加买不起房,并且积压“房奴”其它方面的消费能力,这就违背了调控房价初衷。同时,一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小企业贷款、食品流通领域贷款等,都要予以满足,予以低息优惠,不能让数十万亿资金冻结闲置。努力扩大国内需求,还要求前期实施的紧缩性宏观调控逐步转向宽松。最重要的是择机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贷款利息。

  提高城乡居民满意度

  前段时期中国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是抑制物价的过快上涨。随着经济局势的变化,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要逐步让位于保障经济增长与实现更多就业,同时兼顾物价稳定目标。
  应当看到,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外部因素影响,中国物价已经进入了长期上涨通道,短时期内难以回到温和通胀区间。很多推高物价因素,来自于经济转型、结构调整、改革深化,属于更深远方面,有些非我们所能掌控;有些属于中国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成本。在这个大格局之下,预计2012年中国整体物价水平继续上涨。虽然物价指数升幅会有回落,但回落空间有限,回落时间不会持久。因此,决策部门调控物价的着力点,或者是最重要的调控目标,不是绝对物价涨幅究竟多少,而在于提高城乡居民的物价满意度。
  如何提高城乡居民的物价满意度?这要求有关部门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提高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使之跑赢CPI涨幅,降低中国的相对物价水平;二是降低过高的商品流转税,包括降低大宗商品进口关税,取消不合理收费,减少物流费用。加上人民币升值等手段,多途径降低成本,降低中国的绝对物价水平。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质疑欧美救助政策 多头信心仍难恢复 2011-10-21
· 经济下滑倒逼紧缩政策放松 2011-10-21
· 金磊股份 借助政策机遇做大高温耐火新材料市场 2011-10-21
· 专家认为四季度宏观政策应保持总体稳定 2011-10-21
· 光伏上网电价政策有望推动青海光伏市场快速发展 2011-10-20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