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野蛮生长折射对实业的失望
2011-10-21   作者:杨丽花  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全国涌现两三百家交易所,除了艺术品、金属、白酒外,还可以搞茶叶、化肥、皮革等;直辖市可以搞所谓的全国性交易所,县级市也可以树一个全国性交易所的牌子。当前交易所的泛滥已达到任何人任何机构都可以在任何地方办任何商品的交易所的地步,其原因除相关监管政策的缺失外,更是反映了社会对搞实业的严重失望。
  野蛮生长的交易所,其建设者虽然多有政府支持,但相当一部分都有搞实业的公司参与,或者干脆就是搞实业的公司单独发起。以酒为例,目前已有两家白酒交易所宣布成立,但是这还不能阻挡和压制白酒交易所发展的势头。白酒生产企业、白酒物流商、经销商,甚至是其他与白酒行业毫无瓜葛的实体单位都要筹备酝酿成立新的白酒交易平台。
  一位知情人士讲得直白,只搞实体经济不搞金融都是傻瓜。中国现在的情况,发展企业实在是太难了。民间借贷危机凸显中小企业的生存艰难。当听到年息高达70%的数字时,几乎所有人都要惊呼,什么行业能有这么高的利润?现在能找到利润在40%的行业都很难。搞实业的难处,路人皆知。
  以前炒房估计可能有如此高回报,而现在能有这个回报的除了高利贷外,也只能在资本市场碰运气了。但是“投资不如坐庄,坐庄不如开赌场”,成立一个自己为主的交易所成为很多人追求的目标。
  新交易所的建立也迎合了投资者的需求。现在人们常发牢骚,靠死工资很难赚什么大钱,还得创业还得投资。随着物价的不断攀升,单纯靠打工来维持一家的生计越来越难。创业却非人人可以尝试。要么怎么会有全民股权投资而非全民创业的说法。在股市伤人的背景下,每个人都要寻觅投资渠道。交易所或许就是一个好的投资渠道。
  人们对一个崭新的交易所,或者说崭新的投资方式,总是表现出了极大的信心和兴趣。有人认为这种兴趣的源头在于天津文交所的示范作用,而一些老股民更是深刻理解中国特色,得出结论:在中国投资,凡是新品种最开始肯定是涨。中国证券市场的始步,就遭到疯狂追逐,今天的新股基本还是如此。中国人在投资方面有着顽固的喜新厌旧思维。
  有企业愿意搞新兴交易所,有人愿意投资,政府也愿意支持。所有的地方都在讲发展金融业。但不幸的是,搞交易所的人有信心把它做大做强做长的不多,很多人抱着抢先一步,先捞一笔再撤的心态。而投资者对金融的渴望,让他们虽明知新兴交易所更多是一种击鼓传花的游戏,但是还是侥幸地认为自己不是最后一个。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渤海商品交易所棉花品种上市交易 2011-10-21
· 德、纽交易所合并遭遇欧盟反垄断壁垒 2011-10-20
· 沪深证券交易所发布国庆节休市安排 2011-09-23
· 天津矿产资源交易所与中信银行、西安信托达成合作意向 2011-08-19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