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征信体系应该不留盲点
2011-10-21   作者:徐立凡  来源:京华时报
 
【字号
  征信体系的全面建立,是提高社会诚信度,降低社会运行损耗的必要前提。没有征信体系,就不可能有持久、有效的社会评价体系,惩恶扬善就行之无据。
  1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将以社会成员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这意味着,从社会治理模式到个人行为选择,都将因为征信体系的建立而发生变化。
  诚信在这个时代较为稀缺。在许多领域发生的道德沉降事例,不止一次令人感到,人的尊严和安全感有多么脆弱。国务院常务会议“当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依然相当突出,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等现象屡禁不止,人民群众十分不满”的描述,表明决策层有着与普通民众一致的判断。毋庸置疑,当前社会运行的成本过于昂贵,不仅百姓难以承受,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讲同样如此。这种情况,不仅抵消着经济增长的成果,而且导致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从技术层面说,征信体系的全面建立,是提高社会诚信度,降低社会运行损耗的必要前提。没有征信体系,就不可能有持久、有效的社会评价体系,惩恶扬善就行之无据。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其行为选择都是自利主导的,而较少考虑社会责任。长此以往,错乱的价值观就会成为惯性,从而造成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损害。在这个恶性循环中,将无人可以幸免。
  同时,也要看到,仅凭征信体系,并不一定能够确保我们停止为低诚信买单。在必要的硬件建设之外,还需要所有社会成员,主动参与到信用体系建设中来。
  比如,政府公信力是最大的诚信标杆。政府公信力不受损害,不会流失,应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阳光化行政,透明的决策,严格的问责,是保证政府诚信的必然路径。这就要求,行政体制改革,应该与征信体系建设并肩而行。再比如,企业的诚信决定经济增长的真实与虚幻。缺乏道德约束的企业,理应被逐出市场。一个生产者和消费者能够互信的市场体系,是保证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前提。
  从这个角度说,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该被纳入到采信中来,而不能留下空白点。采信体系的完整度、格式化应该是普适的,而不能因为社会角色的不同有所区别。
  一句话,从技术上到制度上都不缺席建设,诚信这个长期以来我们高声呼唤的奢侈品才能回归,才可能成为行为自觉,并以此带来应当享有的尊严和安全感。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国务院部署征信体系建设 2011-10-20
· 业内呼吁征信管理条例尽早出台 监管不能一手包揽 2011-04-13
· 上海将电信恶意欠费纳入征信 2009-10-28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