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租房拆了户籍的墙
2011-10-21   作者:包丽敏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一段时间以来被报道的政策意向,终于落到了确凿的文件上:北京市10月19日出台有关公租房建设和管理的通知,正式决定自12月1日起,拆掉公租房户籍限制的“墙”,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本地的保障范围,从而也使公租房成为首个突破户籍限制的保障房品种。
  虽然有“连续稳定工作一定年限”等条件限制,表明这个大都市对于它将给予保障的人群,仍然进行了某种“挑拣”,但其重大意义在于,在北京市地方政府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施政努力中,这一次没有习惯性地以户籍的名义,将外来人员排除在外。首善之区的这一政策方向,无疑将是其他城市的示范。
  这一政策的实际效果还有待评估,毕竟,北京市今年计划新建和收购的6万套公租房,根本无法满足庞大的需求,最终有多少外来人员能从中受益还未可知。同时,北京市有关部门也必须有相关配套措施,保证在公租房的分配过程中,避免出现先紧着本地人、再考虑外地人的不公现象,因为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这样的“户籍优先”无疑会让保障外来人员的承诺形同虚设。
  但无论如何,这一施政方向,让那些长年饱受户籍歧视的“北漂”一族感到温暖、看到希望,让他们有机会以可承受的价格、有尊严地在这个城市拥有一个虽不宽敞却相对稳定的“家”。从这一角度上说,这一政策的象征意义远大于现实意义。
  把外来人口纳入保障范围,可以有很多种效益考量。比如在乐观者看来,这是施政部门对民众的诉求进行回应,改善民生,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吸引外来人才,增强外来人员对城市的认同,甚至通过调节“工作年限”等指标有助于优化城市结构和产业布局,等等;而消极者则认为,这会导致一再膨胀的城市继续膨胀,紧缺的资源更加紧缺。
  这些或许都是实情,施政者当然需要对一项公共政策进行权衡,将总体公共效益最大化,但一切功利主义的考量,都不该忘却一些最简单、最本真的道理——
  他们同是首都的纳税人,他们理应分享同等的权利。
  北京市的外来人口数以千万计,他们在这里追求梦想,贡献智慧,创造财富,共同为这座国际化大都市赋予活力。怎能将这样庞大的人群,以户籍的名义,让他们在享受公共服务方面成为二等公民?
  尽管北京市以户籍限房限车的政策依然在施行,但公租房拆掉户籍这堵顽固的“墙”,却在打破制度性歧视、争取权利平等、实现善治善政的道路上,迈出了意义重大的一步。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石家庄市首批公租房租金确定 2011-10-14
· 对公租房“共有产权”偏离保障房初衷 2011-09-26
· 公租房需破三大难题 2011-09-21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