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应为医疗成本上涨买单
2011-10-13   作者:张海英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字号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才有在12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尽管上半年公立医院费用控制取得一定实效,但物价上涨导致运行成本增加、医疗技术服务价格调整等影响因素依然可能使下半年医疗费用存在上涨可能。(中国新闻社10月12日)
  CPI高企,基本上所有行业都不能幸免。在医疗领域,无论是原材料价格还是劳动力成本,必然会水涨船高。要想避免医疗系统运行成本上涨转嫁到患者身上,最可取的办法是增加财政投入,理由有四点:一是,财政为医疗成本上涨买单,可规避医疗成本上涨影响新医改大计。这轮医改的目的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如果看病贵这个问题继续存在,医改的效果无疑就打了折扣。二是,财政投入长期不足造成了看病贵,理应还账。有学者2008年曾披露,从上世纪90年代下半期到现在,政府财政投入在全部医疗支出中所占比重仅为15%—18%,占GDP不到1%。而发达国家对公共医疗财政投入则占GDP近8%。虽然新医改3年要投入8500亿元,但远远达不到GDP的8%。三是,财政“丰收”具备了增加医疗投入的条件。财政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全国财政收入74286.29亿元,同比增长30.9%。由此测算,今年财政收入将突破10万亿元。如果说之前财政对医疗投入不足是因为差钱,现在不能再拿缺钱当借口了。四是,改善民生首先是改善医疗价格。人的健康权、生命权是最基本的权利,如果给改善民生搞一个排行榜的话,医疗无疑比住房、教育等民生大事更为重要,当排首位。那么,在分配公共财政资金时,理应优先向医疗领域倾斜。
  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加快医改步伐也是化解医疗成本上涨的良方之一。因为医改的作用之一就在于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去除医疗成本中的不合理成本,如腐败成本、管理成本等。看病贵,一方面在于公共医疗资源整体上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医疗资源不均衡,还存在不少医疗资源被浪费的现象。
  据报道,按可比价格计算,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费用在持续4年每年上涨5%之后,上半年门诊费用上涨0.3%,住院费用下降0.1%。表明公立医院改革有所突破,医改取得初步成效。但我们要意识到,如果稍不留神,这点成果很有可能被CPI高企带来的医疗价格上涨冲走。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