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视
频 |
|
|
|
|
|
|
|
|
微博声音 |
|
|
·SOHO中国董事长 潘石屹 |
离开温州前,我对一位朋友说:“温州是一座地下金融中心。”他:“应该叫民间金融中心。”我:“还是叫地下金融中心确切。”温州汇集了全国、甚至全世界温州人的钱,通过地下钱庄的网络放给了温州、甚至全国。但不受法律保护,一旦出事只能是跑路、跳楼、追杀。没有办法通过法律的诉讼去解决。[10月12日
11:14] |
·资深评论家
罗天昊 |
温州钱荒的本质,是民营中小企业生存空间受到挤压所致。就是再投1000个亿也没用,最关键还是开放金融管制,同时减轻民营企业负担。[10月12日
10:57] |
·SOHO中国CEO 张欣 |
按照现在中国的情况,存款量这么高贷款率这么低,应该完全没有金融风险,为什么还出现温州跑路的事,而且还在扩大,今天看到宁波也开始了。原因还是金融体制太国有,大银行不给小公司贷款,存款利息在高通胀的今天又这么低,当然钱就流入地下钱庄了,你怎么管制地下钱庄呢?金融要改革,银行应放开。[10月12日
09:35] |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周天勇 |
浙江目前全民放高利贷及其困境证明:将银行做大做强的理念,高度垄断的银行体制,导致的实际经济运行中的体制内资金和黑市资金,已经给中国经济形成灾难性的后果。深层次是,长期以来拒绝银行垄断体制改革,以及目前僵化的中国银行体制及其银行监督体制和方式造成的。对此教训,银监会应当深刻反思。[10月12日
08:54] | |
|
|
| | |
|
|
|
陈东海:注资解决温州高利贷问题不可取 |
民企的困难,基本上是来自于经营环境上的恶劣,主要是民间企业承担的税费太重,与其对于社会的贡献不匹配,加上信贷环境的分割与利率市场化并未完成。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根本解决,即使是短期对民企注入一些资金,对于解决民企的生存困境是没有根本意义的。[详细] |
|
|
余丰慧:央行600亿注资温州救市恐非良策 |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信托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典当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混乱不堪,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存款现象肆虐,后来财政资金和央行再贷款为之买单。[详细] |
|
张丽:温州模式要借机蜕变 |
但政府牵头,并非是政府要大包大揽,而是政府以协调者身份参与倒闭企业和无力支撑企业与经营良好、资金充足企业的重组和并购。用市场的调节,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让企业员工不下岗,让“民间资本家”不会血本无归,以达到社会稳定的目的。[详细] | |
|
中小企业经营环境需改善 |
|
|
|
练洪洋:温州救市须出政策“组合拳” |
小微企业生存难现象并非温州特有,全国各地或多或少都存在。因此,对小微企业生存状态的关注,不应该是局部的、短期的行为,尚未波及的地区,亦当保持足够的警惕,未雨绸缪,不要坐等潮汐来袭。[详细] |
|
|
新京报社论:为民间金融正名胜过600亿入温州 |
温州缺的其实不是资金,炒房团、炒煤团、高利贷横行足以说明,温州缺的是实体经济的公平市场环境,缺的是对草根经济、草根金融的“二次正名”。[详细] |
|
毕晓哲:不是什么样的温州企业都要“救” |
“救助”温州企业的大局观要有,大的救助政策不会变,但必须区别对待而不是“打乱仗”。当救则救,尤其是对于有前途、有信誉的名牌或品牌企业,应纳入重点救助范围;对于即使救助了也依然处于竞争劣势的企业,则应纲入“次要选择”。[详细] | |
|
资金价格扭曲亟待修正 |
|
|
|
叶檀:高利贷泛滥源于价格双轨制 |
泛滥的高利贷证明,央行的利率管制已经失效。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改变价格双轨制。在实体经济领域,曾有价格闯关,以市场化的定价体制取代价格双轨制。管理层要有勇气、有良知承认双轨制的存在,承认双轨制的不公,而后进行改革。[详细] |
|
|
韩哲:对高利贷既要“堵”也要“疏” |
极容易变身高利贷的民间借贷,光靠堵是不行的,还要靠疏导。利率不够市场化,不能够反映市场上资金的供需状况,所谓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任何价格如果被过多管制以致扭曲。[详细] |
|
桂浩明:高利贷泛滥倒逼利率市场化提速 |
当按照市场规律所进行的资金配置得以正常推进时,就不但能消弭高利贷,并对其来个釜底抽薪,也能促进企业的转型与升级,同时还能化解投资者对于金融秩序不够正常的疑虑,从而也给股市的有序运行增添活力。[详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