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陷入借贷陷阱中的当事人三天一“跑路”、五天一“跳楼”,如此民间借贷困局,将中小企业的困难生态活生生呈现在国人的面前。北京大学国家研究院的最新研究表明:70%以上的温州中小企业在上半年没有利润。这个数字背后隐藏的中小企业陷入困境的种种缘由,更令人焦虑。
根据著名学者辜胜阻的调研,江浙一带的中小企业,只有10%左右可以从银行等主流金融机构获得贷款,80%以上依靠民间借贷生存。而今年民间借贷的利率创历史新高,等于切断了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民间借贷是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生命之源,但当这个生命通道的融资成本最高达年利率180%以上,民间融资对中小企业来讲无疑就成了饮鸩止渴之举。现在出现的温州中小企业主“跑路”乃至跳楼,大多因为资金链已经断裂,无力还债所致。
目前温州面临的困局,既有长期的金融体制方面的制度性残缺,也有金融资源配置的制度性失衡,更有投机浮躁之风导致的实业萎靡。毫无疑问,目前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根源在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引发的全局性的生存困局。一些学者已经证明,就金融供给而言,国有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40%,贷款却占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80%,非国有部门的经济增长贡献率约为60%,其贷款却只占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不到20%,这种长期的“金融抑制”一方面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另一方面助涨了投机炒作之风。
今年民间借贷之所以异常疯狂,年利率甚至高达180%以上,盖因炒作所致。通过高利率的民间借贷获得的资金,要么拿去炒房,要么拿去炒矿,即使流入中小企业,在利率奇高的情况下,是不可能通过做实业赚回来的,中小企业将获得的民间借贷资金再次高利贷出去,以钱炒钱,成倍放大了风险。民间借贷逐渐与实业无关,而成了真正的击鼓传花的赌博。如果说金融抑制是滋生高利贷的土壤的话,中小企业产业空心化和投资炒作无疑成了随时可能爆炸的地雷。
面对民间借贷引发的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上至国务院,下至温州市政府都展开了灭火式、救济式的又一轮工作。温总理提出,要对中小企业在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温州市委、市政府也要求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倾斜,加强对民间借贷的规范,成立地方金融监管中心,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正规金融领域和实体经济,不要过多地停留在民间借贷市场等。温州市政府也已经向浙江省政府提交《关于要求申请金融稳定再贷款的请示》,由省政府出面,向人民银行申请金融稳定再贷款600亿元,专门用于支持温州银行机构增加对困难企业的融资规模,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
可以说,这四点举措,对于稳定因资金链断裂而处于困境中的中小企业,稳定风险处于迸发边缘的民间借贷,防范引发系统性风险,无疑具有重要作用,相信很快,中央层面将会出台更大力度扶持中小企业的举措。
然而,很显然,中小企业这种周期性的生存困难,关键在于金融抑制和做实业的艰难,如果不采取金融开放和为中小企业减免各种负担等体制性革新措施,将民间借贷风险的防范以及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的解决放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并出台长期的有稳定预期的举措,而仅仅采取临时性的维持举措,并不能彻底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中小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命脉之所在,是中国经济的基本细胞,中小企业不稳,宏观经济难以长期向好。
特别是,我们看到,在全国性的房地产炒作风潮中,温州中小企业的主业空心化不是个案,而是全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基本生存现实。在实业萎缩的情况下,依靠很高利率的民间借贷生存的中小企业做实业是等死,不做实业是找死,而真正的根源在于中小企业根本没有做实业的环境。
挽救中小企业困局的根本之道绝不是再次放松银根;银根再松,水也流不到中小企业的田里去。打着救中小企业的旗号而呼吁放开银根的任何举措都是饮鸩止渴之举:君不见,中小企业生存困难的原因之一不就是通胀的环境下,生产成本、人力成本等的攀升吗?真正的解决之道是下决心打压房地产泡沫,给中小企业创造回归实业的环境,而不是做一些表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