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在美国弗吉尼亚州一家非政府组织工作,快退休的她和丈夫属于美国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家庭年收入在10万美元上下,但许久都没涨过工资的他们对每笔支出都更在意了。“能省干嘛不省”成了安娜的口头禅,寻找商场、超市的各种打折券是她每天看报的要务之一。
奥巴马等政府官员在推行政策主张时,动辄就把95%以上的美国人都归为中产阶级,这似乎与现实有些脱节。美国人比欧洲、日本等地民众拥有更强的购买力是很多人的共识,若把美国的财富分配状况比喻成美国人爱吃的多纳圈,不妨把富豪阶层占有的社会财富看成是多纳圈本身,而中低收入民众的财富则是多纳圈里的空心层。回首数十年,这个“多纳圈”越变越厚,而空心层则被不断挤压。官方数据显示,从1979年到2007年近30年间,美国最富裕的1%家庭与收入最低的40%民众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已拉大了3倍有余。
从2007年到2010年是美国贫困人口连续攀升的四年,美国人口普查局近期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美国生活在贫困线(家庭年收入22314美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达到4620万人,为52年来最高,贫困率达15.1%;仅是2010年一年,美国的贫困人口就上升了多达260万人;若计入通胀因素,美国普通民众的家庭收入已萎缩到了1996年的水平。过去十年不仅是美国人家庭财富“失去的十年”,亦是贫富悬殊拉大的十年;与美国家庭财富的峰值1999年相比,美国最贫困的10%家庭收入在去年大跌12%,而最富有家庭的年收入仅微降了2.3%。
美国商务部最新公布的民众8月份收支报告给出了又一不容乐观的家庭财富“温度计”,一方面美国民众的月度开支增加0.2%以应付高攀的物价,另一方面家庭收入则出现了近两年来的首次下滑。在很多民众觉得日子过得有些紧巴巴的同时,美国家庭的储蓄率在8月降至4.5%,创下了自去年初以来的新低。
量入为出,美国民众的消费习惯在悄然改变,这也影响到了嗅觉灵敏的商家。9月12日和15日的《华尔街日报》连续用整版的篇幅来描述全球日化巨头宝洁逐渐调整经营策略,公司在美国开始推出针对高端和低端市场的不同产品,因为美国的富人和日渐增加的“省钱族”在消费习惯上差别日渐显著。其实,针对贫富冷暖两重天的气候应时而变的并非只是保洁一家。亨氏正在研发针对低端市场的食品;而Saks高级百货商场则在加强奢侈类服装配饰的营销,因为这是该连锁商场里富豪们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