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美国学者分享诺贝尔经济学奖
2011-10-11   作者:记者 刘一楠 斯德哥尔摩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日宣布,将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萨金特和克里斯托弗·西姆斯,以表彰他们在宏观经济领域所作研究。
  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斯塔凡·诺尔马克(StaffanN orm ark)当天13时开始,在皇家科学院会议厅先后用瑞典语和英语宣布获奖名单。他说,萨金特和西姆斯以实际经验为依据,对影响宏观经济的因素和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展开研究。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日宣布,将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萨金特和克里斯托弗·西姆斯。法新社

  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佩尔·克鲁塞尔(Per K rusell)表示,两名获奖者的研究成果解答了许多有关经济政策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问题,例如提高利率或减税将对国内生产总值和通货膨胀产生何种影响,中央银行调整通货膨胀目标将产生何种后果等。
  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委员会在声明中说,萨金特研究出如何利用“结构性宏观经济计量学”( structuralm acroeconom etrics)分析经济政策的持久影响,这种方法可应用于政府或企业随经济走势变化调整自身预期和政策。
  西姆斯则以“向量自回归”(vectorautoregression)模型为依据,研究出分析经济状况如何受短期经济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的方法。例如,西姆斯等研究者运用这种方法检验中央银行加息所产生影响。他们发现,加息后,通胀率通常需1年至2年才下降,但经济增长率会在较短时间内降低,并需大约2年才能恢复到先前增长水平。
  评选委员会声明说,尽管萨金特和西姆斯各自展开研究,但其成果形成互补。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他们的研究成果已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采用,如今已成为宏观经济分析的必要工具。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经济学教授埃娃·默克(EvaM ork)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利用萨金特和西姆斯的研究成果分析宏观经济并制定相应政策和发展预期。这种基础分析工具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可以被广泛应用,将对解决眼下欧洲债务危机等问题发挥重要作用。
  在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委员会现场解读获奖者研究成果后,西姆斯通过现场电话连线接受了媒体采访。他说,自己从未想过会获得诺贝尔奖。当评选委员会致电通知他获奖时,他收获了一份“惊喜”。
  西姆斯表示,他的研究并非专门针对全球经济危机或某种特定经济状况,但其研究成果对于找到解决全球经济危机的方法至关重要。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奖金共计1000万瑞典克朗,将由两名获奖者平分。
  有意思的是,当瑞典电视台(SVT)记者询问西姆斯作为经济学家,将把这笔奖金用于何种投资时,现场记者发出一片笑声。西姆斯则回答:“我会把现金留一段时间。”
  西姆斯1942年生于美国首都华盛顿,1968年从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普林斯顿大学经济与银行专业教授。萨金特1943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同样于1968年从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纽约大学经济贸易专业教授。
  诺贝尔经济学奖是今年揭晓的最后一个诺贝尔奖项。与其他奖项不同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并非按照瑞典发明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所设立,而是由瑞典中央银行于1968年创立。当时,瑞典央行为庆祝建立300周年而向诺贝尔基金会捐款,这笔款项成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资金基础。
  除和平奖外,其他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定于12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

  相关链接

  背景资料

  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The Nobel Economics Prize)并非诺贝尔遗嘱中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全称应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The Bank of Sweden Prize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通常称为诺贝尔经济学奖,也称瑞典银行经济学奖。其评选标准与其它奖项是相同的,获奖者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1969年(该银行的300周年庆典)第一次颁奖,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丁伯根共同获得,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弗里德曼等人均获得过此奖。

  2000年以来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一览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彼得·戴蒙德、戴尔·莫滕森、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
  这三名经济学家凭借对“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失业率”理论的进一步分析,摘得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桂冠。三人的理论可以解释许多经济现象,包括“为何在有很多职位空缺的时候,仍有众多人失业”。三人建立的经济模型还有助于人们理解“规章制度和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失业率、职位空缺和工资”。
  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奥利弗·威廉森、艾利诺·奥斯特罗姆
  威廉森是“新制度经济学”的著名学者。他的研究表明,市场和诸如公司等层级组织代表着不同的治理结构,在解决利益冲突方面采取不同的方法。
  奥斯特罗姆是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她因为“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共资源管理上的分析”获奖。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保罗·克鲁格曼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分析国际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的地域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赫维奇、马斯金、迈尔森
  这三位美国经济学家因为他们为机制设计理论奠定基础而共同分享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埃德蒙·费尔普斯
  美国经济学家埃德蒙·费尔普斯在加深人们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预期关系的理解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罗伯特·奥曼和托马斯·谢林
  他们通过博弈理论分析增加了世人对合作与冲突的理解。他们的理论被广泛应用在解释社会中不同性质的冲突、贸易纠纷、价格之争以及寻求长期合作的模式等科学领域。
  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芬恩·基德兰德和爱德华·普雷斯科特
  这两位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的“时间一致性难题”和商业周期的影响因素。
  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罗伯特·恩格尔和克莱夫·格兰杰
  他们分别用“随着时间变化的易变性”和“共同趋势”两种新方法分析经济时间数列,从而给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丹尼尔·卡尼曼和弗农·史密斯
  卡尼曼把心理学分析法与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为创立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史密斯则开创了一系列实验法,为通过实验进行可靠的经济学研究确定了标准。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阿克尔洛夫、斯彭斯、斯蒂格利茨
  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彭斯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领域作出重要贡献。
  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麦克法登和赫克曼
  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赫克曼和丹尼尔·麦克法登在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