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每次税收新政出台,总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波澜——对个人所得税减税标准的热烈讨论,对“月饼税”、“加名税”的激烈反应,以及对化妆品进口关税的精打细算,无不体现出民众对税收问题的关注。 百姓对税如此“敏感”,是因为税离日常生活越来越近,与人们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回想十几年前,“交税”对个人来说还是个新鲜事儿。那时候大家收入少,消费水平也不高,像房子、汽车这类高档品,没有多少人消费得起,自然也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买房需要缴契税,卖房要缴营业税;买车要缴车辆购置税,开车还要缴车船使用税。如今,腰包鼓了,生活质量高了,很多家庭已经步入买房购车的阶段,相关的缴税也随之而来。再加上近来备受热议的个人所得税,以及正在部分城市试点的房产税,生活中一下子冒出了这么多税,难免会让普通百姓感到吃不消。 平心而论,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不少减税的大动作,比如取消农业税,多次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以及增值税转型等,对企业和居民的税负是在减轻的。但为什么百姓对税收仍感焦虑呢? 这里面,有对税收知识的不了解,使公众对一些税收政策存在误解。比如,前段时间炒得沸沸扬扬的“月饼税”、“加名税”,实际上并不是新设立的税种,也不存在这样的税种。单位给职工发月饼,是一种福利或补贴形式,个人所得税就包括了对这些收入的征税。“加名税”是由婚姻法新司法解释引出的夫妻财产划分转让的新问题,好在相关部门也给了百姓一个明确说法,澄清了认识上的纷乱。 然而,引发“税焦虑”的最主要原因,还是税收快速增长的同时,居民收入却增长缓慢。今年前8个月,全国财政收入超过8万亿元,全年有望突破10万亿元。财政收入增速远远跑赢GDP增速,而居民收入的增速却赶不上GDP增速,导致财政收入占GDP份额不断提高,而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国通胀水平一直处于高位,消费支出增加使日常生活压力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税收政策的变化会更敏感,对个人的税收负担也会更在意。 消除社会上的“税焦虑”,需要多方努力、做好工作。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尽量减轻居民的税负。个税改革得到了社会肯定,那么其他方面还有没有减税的空间?比如,在汽车已经开进寻常百姓家的今天,围绕汽车的各项税费能否来一个大清理?该征的征,该合并的合并,该取消的一定要取消。在减轻百姓税负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增加财政对各项民生事业的投入,让老百姓从每天的生活中,切实感受到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好处。与此同时,加大税收对二次分配的调节力度,对低收入群体增加补贴和保障。这样,百姓“怕税”、“烦税”的情绪才会得以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也会更加健康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