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温州中小企业债务危机”一事成为媒体和网络的热门话题,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经济界人士的高度重视。据悉,目前温州中小企业倒闭现象比预想的要严重,今年以来,温州眼镜、打火机、锁具等40多家出口导向型企业利润同比下降约30%,亏损面超过1/4。大批中小型企业倒闭,许多企业老板“跑路”,其中包括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波特曼咖啡、乐清三旗集团等名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债务危机”的出现,普遍认为是“资金链断裂”,有调查认为当前资金吃紧的企业占到42.9%。而最为人诟病的便是温州的地下钱庄、民间借贷。但是,还应该看到,这一现象不仅仅涉及到企业层面,我们或许能够从“温州中小企业债务危机”中得到以下启示。 启示之一:各级政府必须未雨绸缪,当好中小企业解困帮危的坚强后盾。中小企业是地区发展的原动力。各级政府必须从强化服务、帮危解困、融资协调、风险防范、规范市场秩序、提高行政效率等方面营造良好环境、出台政策措施、加强风险预警,把企业的负担减下来。 启示之二:中小企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转型升级。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涌现了宝丽华、恩华、威华等一大批“大船式”的名企。但也应该看到大多数还是“小舢板”,而且还是资源型、粗放型、家族型为主的多,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低、流动资金短缺、抗击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必须调整思路和策略,走内涵强身的路子,升级转型,才能提高抗击风险的能力。 启示之三:必须正确引导民间资金流向。重点是要防止产业空心化的趋势蔓延。当前,一方面民间资金想找出路;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小企业难做、实体经济难为,使很多企业家把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注意力放到“转行”上来,炒房、炒稀土、炒古董、炒金融衍生品,再到眼下的民间高利贷,什么赚钱“炒”什么,真是听取“炒”声一片,最后“炒”出了“火”。因此,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宏观经济的把脉,积极引导民间资本的合理流向,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