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频繁爆出“老板无力还债而跑路”的消息,包括眼镜行业龙头浙江信泰董事长胡福林等著名企业老板。目前可证实的温州老板“跑路”至少已发生20起。浙江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为此主持召开座谈会,宣布要积极引导民间金融规范发展,“政府该出手时就要出手。”(《东方早报》9月27日) 温州作为民间资本的先行者,一直具有风向标的特征,今年温州民间资本从房地产领域撤出后,转战民间借贷,对资本来说是一种嗅觉上的灵敏,但对企业来说则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如今,随着大量温州民企的倒闭和老板逃走,危险已经呈现。而温州民企经历的风险,还有更多的地区也将遭遇到。政府出手帮助的同时,更应在体制上进行更加市场化的改革,才能有效防范此类风险。 今年南方民企遇到困境,既有银根紧缩融资困难的原因,也有外贸订单减少的原因。但随着紧缩政策的持续,民企的融资问题已经向北方扩散,前不久吉林民企也出现了困境,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白绪贵说,今年通过银企合作、引入担保机构等,也仅拿到400亿的贷款和40亿的其他融资,中小企业资金缺口还高达560亿元,毫无办法。而即使得到银行贷款,中小企业也要有抵押、担保等,贷款成本至少要12%,超过了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利润水平。即使这样,能从银行拿到贷款的也是极少数幸运者。民间贷款更是水涨船高,今年民间借贷利率直线上升,有的已经达到100%,少的也超过30%,且随着利率的上升,借贷期限也越来越短。拿到贷款或借款的企业,也并非想用这笔资金赢利,而是在亏损的情况下能坚持存活下去。 与民企的窘境比起来,国企尤其是一些大央企,日子明显要滋润得多,因为银行给央企发放贷款,可以说是一种“本职性工作”,是一种无风险行为,即使企业倒闭变成坏账,也会由政府出面承担损失。所以再紧缩的环境下,也不会对央企形成压力,像2008年时,我国一直在执行紧缩政策,央企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旗下的河北物流中心,却可以向民企放高利贷,年利率高达36%。而据一些报道来看,这种情况也并非罕见,甚至已经成为潜规则。 温州之所以出现比较明显的民企老板“跑路”现象,与温州民间借贷先行有关,如果不及时缓解民企融资难的问题,资金链断裂向其他地区蔓延,其他地方的民企老板们也同样会“跑路”。不过如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却是政府应当思考的问题。目前民间借贷利率如此之高,一方面说明融资之难,另一方面也说明投资之难。在目前的银行体制下,寄望于银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不切实际,应该考虑如何将民间资本的投资与融资纳入到一个规范的轨道。 降低融资成本,拓宽投资渠道,是合二而一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的两面性,才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化解民企老板“跑路”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