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味的114与缩水的公共服务
2011-09-22   作者:魏英杰  来源:京华时报
 
【字号
  网上有事问百度,查询号码打114。竞价排名曾让百度陷入形象危机,如今,不无相似的“优先报号”也让114查号台备受质疑。上海有消费者投诉,打114查知名品牌家电维修点,114说查不到,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李鬼”维修点却受到热情推荐。
  原来,只要缴纳费用,相关企业就可享受114的优先推荐“增值”服务。114沦为商业服务机构,并非上海一地独有。比如,在有的城市打114“号码百事通”,可预订餐厅、客房和机票,查到号码后,服务平台还会直接将通话转接至对方。问题是,在人们眼中,114是不折不扣的公共服务平台,运营商这么做正当吗?
  114搞优先报号、介入商业运作,问题可能比竞价排名更为复杂。如果说竞价排名的主要问题是企业介入搜索结果、涉嫌不当得利,114涉及的问题却不只这些。因为,百度是一家互联网商业公司,而114所属机构的性质却没那么单纯。据报道,114在北方由中国联通经营,在南方由中国电信经营,成立初衷是打造一个公共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查询服务。这两家公司均为国有公司,国有公司能否把公共服务平台的公信力转化为商业利益,这很值得怀疑。
  应该说,正是114所属机构的企业定位不清,才造成了类似这种公共服务和商业运作混淆的状况。现实中,这些公司虽然属于国有(或国有控股),承担着相当的公共服务职责,可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的本事一点都不小。这些企业要么过于追逐自身利益,要么刻意掩饰其所具有的公共服务功能。在这种情况下,期待这些企业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只能是缘木求鱼。
  像114这样的公共服务缩水、变味现象,也出现在许多著名国企身上。就拿四大国有银行为例,近几年来这几家银行任意增加收费项目、动辄提高服务费用,就颇受诟病。个中关键在于,虽然公众仍把这些银行看作公共服务机构,却不知道它们早已市场化,成为高度逐利的商业机构。这种角色错位,既造成了公众的失落感,也让相关机构的运作偏离既有轨道。
  114已然蜕变,公众却仍用老眼光看之,这很容易造成公众过于轻信相关机构,而相关机构却拿这种信任博取经济利益的局面。从114服务变味,不难看到国有公司伪市场化之后果。所以,必须清楚界定企业性质,让商业的归于商业,公共服务的归于公共服务,这样才不会让人无所适从,乃至上当受骗。只有拆穿相关机构的变色外套,这种借公共服务名义行商业经营之实的现象才会减少。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北京地铁一号线将更新114辆地铁列车 2011-05-16
· IBM被控六年在中国行贿114起 2011-03-21
· 奔驰轿车去年全球售出114万辆 增长6.5% 2007-01-0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