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金白银助推新兴产业
2011-09-19   作者:百合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十二五”开局之年,财政资金的“输血”流向给社会资本释放出明确信号: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将成为未来的投资主线
  近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出台相关《暂行办法》,明确中央财政将参股创投基金,集中投资于节能环保、信息、生物与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领域。这意味着,国家在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发展上,不仅有政策层面的支持,更有真金白银的投入。
  新兴产业的表现,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也是“十二五”时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一场重头戏。一般而言,新兴产业知识技术密集,一项技术、一款产品从研发到应用,往往要克服许多困难,经过几十次、上百次的创新实验,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是很难做到的。由于新兴产业初期投入高、风险大,社会投资往往采取慎重态度,不敢轻易涉足。这个时候,中央和地方政府果断出手,把财政资金投向新兴产业,无异于雪中送炭。
  财政资金投向新兴产业,其影响远远超过资金本身的投入。因为财政资金有着“四两拨千斤”的效应,它对社会资本有很强的带动能力。这一特点,在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面对危机,从2008年四季度到2010年底,中央财政增加公共投资1.18万亿元,并带动引导社会投资4万亿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经济率先回升、保持稳定增长功不可没。
  “十二五”开局之年,财政资金向新兴产业“输血”,等于向社会资本释放出明确信号: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号角下,中国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将成为未来的投资主线。这个信号,将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向新兴产业集聚,帮助那些刚刚起步、嗷嗷待哺的企业敢于创新、快速成长。而对规模不断扩大、却苦于没有出路的民间资本来说,与“国家队”并肩作战,在投资渠道进一步拓宽的同时,承担的风险相对减小。投资一旦成功,新兴产业强劲的市场生命力将带来巨大的社会需求,投资回报也会相当可观。
  值得称道的是,此次中央财政资金投入新兴产业,摒弃了过去“一竿子插到底”的做法,不是将钱直接给到某个企业,而是采取完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通过参股创投基金,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资金与社会资金捆绑在一起,委托专门的机构管理基金,确定资金投向。投资获得的增值收益, 拿出20%给基金管理机构作为奖励,剩余部分再由中央财政、地方政府和其他出资人按比例分配。这样的机制,既充分调动了各方积极性,也避免了政府的手伸得过长并导致权力寻租等不公正行为的发生。
  当然,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除了资金的投入,还需要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保驾护航。就拿新能源汽车来说,从企业生产出来到消费者购买上路,中间还有许多环节待完善。比如,要让消费者接受,新能源汽车价格就不能比普通汽车高出太多,政府需要对生产企业和购车者进行补贴;开车上路加油改“加电”,能源补充如何方便快捷,也需要相关部门仔细考虑。如果在每个环节政府都能做到“扶上马,送一程”,那么新兴产业的发展就会更加顺畅,对整个经济的引领带动作用也会尽早显现。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开展“人参振兴工程” 吉林人参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 2011-09-16
· 力促传统企业与新兴产业"联姻" 江阴谋划调结构大局 2011-09-15
· 新兴产业“国家金融战略”明朗化 2011-09-09
· 震荡行情延续 关注战略新兴产业 2011-09-05
· 国投瑞银:新兴产业的投资机会具有双重动力 2011-09-02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