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称,直观、全面地比较中美物价水平之后,发现被国人视为“奢侈品”的外国货,在中国的售价的确是贵得离谱,但拿北京与纽约相比较,北京的公交和医疗服务都比纽约便宜得多了。(9月13日《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刊登的这篇文章,看似是对比全面,分析中肯。比如,在中美物价全面对比中得出结论:国外品牌的普通消费品,在北京的确比纽约略贵,而猪肉、牛肉和鸡肉等价格却相差不大
;但值得“骄傲”的是,与纽约相比,北京的公交和医疗服务都比纽约便宜得多了。然而,像这样的“较真”,也只是一种简单的数字对比,揭示不出任何问题的实质,因为北京与纽约两大城市在经济结构、收入水平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导致价格构成存在很大差异,简单的价格对比很难有说服力。而且,美国人工服务价格远远高于中国,反衬出的恰恰是中国劳动力价格的低迷。 如何科学对比中美物价?笔者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着眼。首先,要对比工资收入差距,其次,要比税负,第三,要比福利。很显然,在这三个方面,我们的人均收入偏低,税负较重,福利较低。一言以蔽之:中美物价对比,即便是中贱美贵,我们也没有理由沾沾自喜,甚至如同阿Q
般,为终于找到“比美国便宜”的物价聊以自慰、进而自傲。其实,无论怎么对比,有一点是不能否认的,即由于工资收入的低微、消费能力的式微,我们在购买力和消费所带来的幸福感上,是远远不能与许多国家相提并论的。这一点,必须正视。 社会热衷中美物价对比,折射出公众对工资收入增长缓慢、物价不断飙升的集体性焦虑。中美物价对比,阿Q精神要不得,当然,我们也不需要妄自菲薄,盲目悲观。提高国民购买力,提升消费指数。除了大力发展经济、不断增加国民收入外,还要通过各项制度设计,实现“国富”向“民富”的转变,当务之急就是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通过减税的方式藏富于民;二是健全和完善各种福利待遇,以“高福利”的方式还富于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