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难也是民生问题
2011-09-13   作者:赵蓓蓓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现如今,乘出租车出行在许多城市特别是像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已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出租车已成为许多市民出行的惯常选择,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公共交通工具。出租车所承载的,已不仅仅是“城市窗口”之类的形象意义,还有民生重任。
  打车难也是民生问题,对这一点,当今的城市管理者未必都有清醒的认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出租车的服务功能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它由基本上是为宾馆饭店旅客定点服务的少数人的交通工具,逐渐演变为旅客、市民特别是城市白领的常用代步工具。打车,不再为“有钱人”独享,出租车越来越大众化、平民化,这是当今中国的现实。
  为什么“打的”越来越大众化?一是社会经济发展了,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了,出租车数量大大增加了;二是城市迅速扩张使人变多了、路途变远了;三是目前其它公共交通有些还不尽如人意,比如太拥挤、小偷多、环境恶劣等;四是出租车的自身优势——可以门到门,快捷、方便、舒适。出租车的这些好处,可以说是除了私家车以外其它交通工具所不具备的。即使是有了私家车的人,由于如今公共场所车位的紧张及停车费、油价的不断上涨,或因身体不适不便、或为避免酒驾,也会选择打车。在大都市中,这种不断增长的打车需求向现有的服务及管理水平提出了挑战。让人郁闷的是,管理、服务跟不上新变化,加之油价上涨、份儿钱居高不下、道路拥堵等原因,一些出租车司机的服务水平不升反降,使打车难、拒载成了较为普遍的“城市病”。特别是在恶劣天气(刮风、下雨、下雪等)和特殊地点(如火车站),这类问题就更加严重。近些年,不仅消费者怨声载道,出租车司机也牢骚满腹,“罢运”的新闻不绝于耳。
  乘客不满,司机也不满,当服务者与被服务者都怨气冲天的时候,是不是说明出租车管理出了问题?这是城市管理者亟须反思的。因为,小小的出租车,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它不仅关系到数以千万计的消费者的权益与生活质量,同时也关系到成百上千万的出租车司机的权益与生活质量,是不容忽视的民生问题。这个问题若解决不好,就可能演变为大的社会问题。
  作为城市管理者,对于新形势下的出租车消费者的需求,包括出租车司机的合理诉求,以及政府在其中到底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是该给予足够重视、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拿出科学合理对策的时候了,不能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包括相关法治的建设、出租车管理体制的改革等,都应尽早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把政府该管的管起来,不该管的交给市场,国外的这种管理理念与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有专家认为,如果承认出租车的公共交通地位,政府就应该在政策上扶持它,让它合理正常地发展。在出租车行业的发展和运营价格的制定等方面,不能只从赚钱的角度去考虑,而应从大交通的概念着眼,从提高社会总效益出发来看问题。在出租车行业管理方面,应有意识地将出租车纳入公共交通管理范畴,遵循服务意识优先和让利于民的原则。
  打破集团利益链条,服务公众,让利于民,这或许才是破解打车难问题的关键所在。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黑车泛滥是钻了打车难的空子 2009-10-29
· 保监会要求严打车险假赔案 2009-09-03
· 上海:雨天打车竟须110协助 2009-04-24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