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包装是一种浮躁
2011-09-09   作者:张铁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马三立有个叫《偏方》的相声:某人浑身发痒,见路边有人卖止痒“家传秘方”,赶紧买了。一层又一层打开,拆了30多层包裹的纸,才露出两个字——“挠挠”。
  每近中秋,与这个段子类似的情节,总会上演。拆开雕花的印花的、木质的金属的盒子,去掉锦缎装饰、堆塑点缀,剩下拳头大两只月饼,让人有买椟还珠的冲动。这样的过度包装问题,多年一直未能解决,反而从月饼蔓延到酒类、茶叶甚至药品。
  包装也是推销手段,能提高商品附加值。包装豪华了,商品显档次,身价自然也就水涨船高。另一方面,对不少人,买月饼、送月饼是“公关行为”。包装精美、外观豪华,才有面子、显身份,才拿得出手。很多过度包装,正是生产者的逐利冲动和消费者的面子消费共同作用的结果。
  市场的选择,背后有社会的心态。当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人脉资源”,礼物、礼节也就从表达情意、沟通感情的方式,变成一种利益的输送和交换。流风之下,即便是走亲访友的礼物,也难免以昂贵论斤两、以豪华论轻重,呈现出“浮夸”的状态。
  过度包装式的“浮夸风”,岂止吹在商品领域?有人名片印上20多个头衔,从董事长到顾问,包罗万象,被讥为“头衔通胀”;有人追逐名包名表名牌服装,全身上下奢侈品,人称“名牌崇拜”;还有人热衷于莫须有的各类奖项,交钱拿奖做宣传,追求“奖项效应”。
  一些地方建设中,也有此通病。或动辄“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甚至让半数市民都学说英语;或无中生有建设“月光之城”、“中国鬼都”,投资巨大规模空前;甚至从小说中的只言片语捕风捉影,衍生出西门庆故居、孙悟空故里等等噱头,大兴土木、大肆炒作。
  这让人想起上世纪初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拿金奖的故事。当时茅台酒装在深褐色陶罐中,较为简陋土气。因为自信酒好,参展者在陈列时摔碎了酒瓶,果然酒香四溢,引来轰动,成为“好酒不怕巷子深”的经典。
  然而茅台的金奖毕竟无法遮盖产业经济整体落后的窘境。此后一个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几十年,“中国制造”对世界潮流的追赶,既有技术上的奋力打拼,也有对“一流产品,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观念反思。令人遗憾的是,伴随着这种原属进步的反思,一些富起来和渴望富起来的国人,开始以豪华、奢侈、精致的花边装饰自己的生活,进而走入“不求最好,只求最贵”、“不顾里子,只要面子”的误区,以“包装”吸引眼球,借“名牌”抬高身份。
  经验表明,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国家,要摆脱功利浮躁的乍富心态,摆脱文化自信缺失、消费品位低劣的现状,需要一个过程。时尚、心态之类意识范畴的升华,较之物质基础的提升有一个相对滞后的过程,何况我们的物质基础尚且说不上十分坚实。如此情势之下,靠行政命令遏制过度包装,以观念引导推动务实发展,用意很好,也肯定有所助益,但长远的疗效,还有待整个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沉淀。只有真材实料的金奖茅台越来越多,真心实意的为民服务受到褒扬,真情实感的沟通逐渐成为人际交往的主流,所谓删繁就简、返璞归真,才不会只是“要求”。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中投保荐5新股4只变脸 项目或被过度包装 2011-08-30
· 东方电热突击入股包装上市 遭遇利益输送质疑 2011-05-28
· 可乐包装缩量被指变相涨价 称换装是趋势 2011-05-11
· 36元花包装后卖460元 情人节当心“包装陷阱” 2011-02-14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