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复苏切勿押宝于宽松货币政策
2011-09-09   作者:章玉贵(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国际金融危机之所以深不可测、世界经济复苏前景之所以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原因不仅是危机构成的因素空前复杂,而且在于作为金融稳定器的美国持续推行不负责任的经济政策。美欧不愿通过正常手段修复经济与金融体系,极有可能造成更大的经济隐患。主要经济体亟需摒弃损人并不利己的非合作性博弈政策,扩大互利合作。
  在全球经济步入“雷曼兄弟破产以来最艰困时期”、二次衰退可能性一点也不能排除的关键时刻,一向优越感强烈的西方工业化国家似乎再度集体无策。
  今日,西方七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将聚首法国马赛,商讨如何采取行动来振兴本国与世界经济。预计本次会议除了继续保持宽松货币政策之外,不大可能开出新的复苏药方。
  回顾今年以来主要经济体驾驭本国经济的表现,可谓集体低迷。

  德国不是“活雷锋”

  先看欧元区各国, 诸多迹象表明,死亡通知书似乎正在向诞生以来一直跌宕起伏的欧元招手。在市场向欧陆大国的动员与拯救能力发出严重警告之后,法国总统萨科奇赶紧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会晤,匆忙开出拯救欧元体系的新药方:成立欧元区经济政府!不过,早已力不从心的萨科奇应该懂得:欧陆国家手上已经拿不出什么有效的经济牌来对经济止血了。应当说,欧洲央行的工作还算卖力,出手买入意大利和西班牙债券。通过干预欧元区债券市场,欧洲央行成为了最后的贷款者,然而,一旦欧洲央行“断粮”导致病入膏肓的希腊出现无序违约乃至选择退出欧元区,极有可能引发欧元区银行体系的全面崩溃。包括希腊这类欧洲小国若将自身经济安危系于德国一身,无异于危险的赌博。毕竟,德国经济总量只占欧元区五分之一。何况,德国经济也陷于停滞。今年第二季度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0.1%,远低于市场预期。暂时并不差钱的德国恐怕不会一味充当欧洲的“雷锋”。

  美国不愿换血式改革

  上任两年多来一直试图修复经济基本面,以重塑美国国际竞争力的奥巴马政府,除了不断出台诸如量化宽松政策之类不负责任经济政策之外,并未展现出更高的治国智慧,美国经济仍未见起色。上周五公布的美国8月非农就业零增长,远低于市场预期,此前公布的美国第二季度GDP向下修正为同比增加1.0%;今年8月纽约股市创下了10年来的最差走势,下跌4.4%。其实,疾病缠身的美国既是世界经济失衡的主要推手,又在相当大程度上承担着世界经济的维稳重任。只是积重难返的经济基本面使得美国对外经济政策越来越自私,而这又反过来伤及自身。从这个意义上说,标普2011年8月破天荒地发出美国国债可能降级的警告,对华盛顿和华尔街的那些精英们来说不啻一次及时提醒。但问题是:笃定还可享受很长时间美元红利期的美国财经领袖们愿不愿意正视美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并采取切实行动来解决?众所周知,美国经济在1980年代就已经严重失衡了,双赤字的不断扩大,使得美国必须寻找不断补充经常性逆差的来源,以确保其资本项目下的顺差。于是在1990年代,美国利用其话语霸权大肆炒作新经济概念,通过资本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外国资金输入美国,并凭借其国家信誉,吸引日本和中国等国大量购买美国的国债,间接地支持了美国的经济繁荣。最近15年来,美联储每遇到金融危机爆发,都习惯性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救市,结果却造成了全球流动性过剩以及对世界经济稳定构成严重威胁的对冲基金的涌现。投机基金也抓住了全世界经济的“软肋”,即:全球经济增长依赖美国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的不可持续性,大肆炒作原材料市场,助推了石油等初级产品价格的暴涨。甚至通过唱衰并大举做空美元,某种程度上促致美国采取弱势美元政策。而美国持续降息和美元贬值,已经被证明为是转嫁本国危机的不负责任行为。

  非合作性博弈不可取

  毋庸置疑,抗通胀已是新兴经济体国家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如若没有全局性的对策,则极有可能演化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新兴市场尽管可以在检讨本国货币政策的同时,通过积极寻求货币以外的其它政策渠道缓解通胀问题,但问题的关键仍在于美国的行动。毕竟,在这个世界上,美联储是全球货币政策的风向标。在美国的货币政策导向与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不一致时,消除通胀的根源并不现实。
  按照发达国家的逻辑,如果人民币能够持续升值,如果能够利用他们控制的现行国际规则最大程度地约束中国的经济行为空间,不仅可以转移经济复苏成本,还能够有效维护他们在世界范围内的既得利益。只是美欧应当看到,指望经济实力只及美国三分之一且人均GDP仅有4000美元的中国来承担起世界经济稳定与繁荣的关键角色,本身就是不现实的。发达国家针对中国采取的损人并不利己的非合作性博弈政策不仅有悖于双边和全球业已达成的经济共识,更会制造经济摩擦与贸易纠纷,最终损害的将是世界经济的整体利益。

  押宝货币政策的短视

  其实,经济学家们早已提出了解决世界经济过度失衡的方案,即主要经济大国间应进行政策协调。其中美国应鼓励储蓄并减少财政赤字,限制支出,欧洲国家应维持低利率以刺激消费需求并重振实体经济,日本的金融改革应继续,并加强财政政策对投资的激励,而大多数亚洲顺差国家则应增加内需,提高大众消费需求,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石油出口国可以考虑增加其社会消费支出,增加在石油生产及经济结构多样化方面的投资,等等。但是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博弈各方对失衡调整的方式远未达成共识。特别是美国,由于保持现有的全球经济失衡反而有利于维持美国在经济领域的霸权地位,所以迟迟不肯采取负责任的经济行动。
  假如以七国集团为代表的西方工业化国家继续把复苏经济的希望押宝于宽松货币政策,尽管可能带来短期的经济效果,但中长期来看无异于饮鸩止渴,根本不可能抑制系统性风险的上升。
  全球亟需一个建立在制度化和持续性基础上的沟通与协调机制。各国尤其是主要经济大国亟需拿出协调一致的行动,否则,一旦二次衰退再度来临,以美元计的发展中国家财富势必再次遭受大洗劫,而发达国家也将为其自私买单。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