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经适房近日全面铺开,对此有些想法,不吐不快。尤其是看到此次有大批年轻人也加入经适房申购行列。按政策只要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2900元/月就可以。但我却迷惑,在上海这样的城市,当月收入5800元甚至8700元的青年人尚都买不起房要租房的时候,收入越低却越有机会更早拥有产权房,这对青年人的社会价值观和奋斗观将有很不良的引导。 有人调侃:你辛苦干十年,我分得一套经适房,咱就反超了……多劳不多得,少劳反而多得。要么大富大贵,要么低保一族,夹心层反而最辛苦、住房压力最大,长此以往,本应成为社会中坚的中产阶级、中间收入群体就无法形成,内需又如何拉动?这些都是政策设计未考虑的盲区。 对收入没上升潜力的中老年困难群体确实要给予住房保障,给(有限)产权房是否是好的方式可以另说,但对青年人,才工作的低收入者就给予照顾,负面效果很大。如果经适房一定要搞,也要限定45岁以上的长期困难家庭。对于青年人的住房保障,应该主要通过公租房,叠加租赁补贴。 按照上海市统计局数字,2010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才2653元/月,2011年上海新就业大学生2/3含税起薪4000元以下。符合经适房条件的实在太多了,政府根本照顾不过来,同时分配中的寻租空间很大。上海推行经适房初期可能监控十分有力,但监控成本很高,后期大面积推开将很难避免疏漏,一旦出现腐败问题,就会影响保障房信誉,严重影响政府威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