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真假不重要,只要给钱就说好”,文物鉴定的黑幕公众早有耳闻,今年央视“3·15”晚会就曝光了这样一起鉴定丑闻百元赝品被专家鉴定为身价几十万的“珍品”。但所有的鉴定丑闻,在这起巨额贷款诈骗案面前,都可以忽略为不计,因为这两件用玉片穿出来的“玉衣”,被原中国收藏家协会秘书长王文祥、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等5位专家评估价高达24亿元。 报道中有一处细节,令人错愕。王文祥承认,“当时评估没走太复杂的程序,主要是靠眼睛看,然后一起商量了一下”;另一专家也表示,“说老实话,就几十分钟。鉴定时没有开柜,大家就在玻璃柜子外面走了一趟看了看。因为隔着玻璃,看时也不方便。”这是鉴定吗?分明就是走过场,甚至连过场都不算,任何有操守的专家都不会如此不负责任。但是,这几名专家偏偏做了如此苟且之事。 作为鉴定界的资深人士,无论收藏家协会秘书长还是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在鉴定江湖上一定都历经风雨,久经锻炼。是真货还是赝品,不说一眼即能判断,起码不会轻易被骗,但这些专家偏偏以假为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评估费起了作用。 当然,不必把板子只打在这些专家身上,这起巨额贷款诈骗之所以得逞,还与建行的两名行长沆瀣一气有关。一纸鉴定就能蒙过两名行长的眼睛,与其说鉴定人太资深、太权威,毋宁说两行长太愚蠢,而且心里打着如意算盘两人觉得即便骗子谢根荣有骗贷嫌疑,但其集团毕竟还是一个非常有实力的企业,不会欠贷不还,于是甘愿被骗。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谢根荣被抓后对民警说,那段时间光请客吃饭,他就花了3000多万元。3000万元可不是小数目,钱到哪里去了,都是谁享用的? 一起惊天骗贷丑闻,暴露出了骗子的胆大包天,也暴露出了文物界的灯下黑,还暴露出银行业监管体制牛栏关猫,银行行长权力过大等体制性积弊。 如今,因犯违法发放贷款罪、违规出具金融票证罪,那两名行长已经被法院分别判处有期徒刑20年和19年,谢根荣一审被法院以贷款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二审正在进行中。但这显然不是终点,这5名专家就可以安然地全身而退吗?在谢根荣诈骗过程中,5专家的鉴定起到巨大的协助作用,一定程度上说这几人扮演了帮凶的角色。 鉴定专家帮凶化,已是潜规则,不仅蒙蔽了收藏者,加重了文物乱象,还伤害了公义。因此有律师认为,虽然国家对鉴定资质以及鉴定结果没有明确法律规定,但是如果涉及故意作出错误鉴定,应该认定为欺诈,“比如专家明确说了这个东西是真的,然后经过文物鉴定局的鉴定是假的,就应该承担欺诈责任。”这一建议不无道理,如果任由专家胡作非为,把声望当作敛财工具,最终必然导致更多诈骗案的出现。提高鉴定专家的违法成本,专家才不会是“砖家”,也很难成为帮凶,文物界、鉴定界也许才干净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