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社会各界对当前通胀的持续关注,温家宝总理9月1日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称,综合各方面情况看,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宏观调控的取向不能变。 众所周知,抗通胀,货币政策是央行的主要着力点,因此货币政策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而就在市场预期央行将加息的时候,央行创造性地将国内商业银行的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这个例外措施,反映出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已到了一个阶段性顶点,紧缩工具的使用频率将有所放缓。下一阶段,抗通胀的着力点将主要体现在财政政策上。 据悉,中央政府近期已加大了通过财政政策抑制物价上涨的力度。最突出的例子是各地纷纷宣布再次启用价格调节基金,显示我国的宏观调控在稳定物价方面有了新转变。价格调节基金的重新启动与目前全球范围内的货币币值不稳定、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过大有关系,地方政府试图通过这一途径来有效地调控价格、吞吐商品、稳定市场。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鉴于通胀迅速升温,央行采取了一系列的紧缩措施,汇率、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这三大工具轮番上阵。但从眼下的国际环境看,美联储明确宣布2013年中期前将维持超低利率,欧洲和日本也倾向于放松银根,跨境货币套利的压力使我国大幅提高利率的意义已不大。此外,由于在当前格局下汇率政策难有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空间已非常有限。 另一方面,我国目前整体经济形势依然平稳。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虽继续有所回落但仍在市场预期之内,缓解了对经济硬着陆的担忧。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9%,环比回升0.2个百分点。该指数历经4个月持续回落之后,止跌回升,显示出经济发展态势回稳。与之相对应的是,侧重中小企业发展的汇丰中国发布的中国制造业PMI(预览版)为49.8,好于市场预期。无疑,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风险的概率是很低的,这也就为央行在近期保持持续的紧缩措施提供了余地。 不过,虽然国内通胀在三季度见顶的可能性很大,但未来仍需防范通胀率的意外反弹,尤其目前农产品轮番上涨的情形需要格外注意。从全年来看,通胀的绝对水平都将保持在4%以上。因此,持续维持稳健的政策是必要的。 毋庸讳言,在持续维持稳健政策的同时,货币政策调控的副作用也不断显现。尤其是目前主要依靠存款准备金率的数量型工具环境下,大大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银行超储率继续保持较低水平将使货币市场资金面延续脆弱的状态,也在加剧市场的波动。因此,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财政政策应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8月26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说,不压缩基本建设规模,成本推动物价上涨的问题就解决不了,而且结构性减税的力度应该加大。实际上,给企业减税,本身是从供给端降低物价上涨风险的有效手段。而控制政府支出,特别是适度削减耗费巨大的基建规模,既可冻结部分购买力,也能缓解低效率投资导致的高收费。在政府支出得到控制的前提下,财政收入奇高的增速才能适度降低,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负担。如果再对中小企业实行结构性减税,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将进一步改善。这对增强企业的创新活力,提升居民消费能力,都会产生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