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全球股市大幅波动。而引发股市波动的,穆迪下调美国主权债务评级只是一个导火线,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前景的担忧,才是全球投资者深层的忧虑。 本月初,白宫发布年中经济报告,大幅下调了美国经济前景预期,将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从2月份预测的2.7%下调至1.7%;将2012年GDP增长率从2月份预测的3.6%下调至2.6%。而美国劳工部9月2日公布的就业数据似乎也支持这种下调,美国8月新增非农岗位就业人数为零,经济学家此前曾预计新增非农岗位7.4万人
。失业率高企(8月为9.1%)、主权债务沉重和财政赤字居高不下,成为了美国经济低迷的三大标签。 在此之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已经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前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和深化,美国还没有从金融危机中缓过神来,日本还没有从“失去的十年”中苏醒,新兴经济体又饱受通货膨胀高企的困扰,这些都妨碍了全球经济保持高的增长。著名投资家罗杰斯最近说:“我们已经经历了经济形势非常好的很长一段时间,随后将会有很长一段时期经济陷入停滞。”按照罗杰斯的观点,全球经济的放缓,将不会是短期的,至少是中期的。 全球经济放缓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经济则独树一帜,今年上半年GDP增长9.6%,7月份进出口金额甚至还创出历史纪录。刚刚公布的8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信心指数达到50.9,比上月增加了0.2点,这又让人看到了中国经济继续较快增长的依据。 但是,笔者认为,在全球经济放缓的时候,其实中国不必去追求独树一帜的快速增长,而是要抓住这个机遇,腾出精力和财力,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 无论全球经济放缓不放缓,中国经济结构都面临着调整和转型,以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是,当全球经济放缓的时候来调整,更有利于中国。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同时也是各国竞争全球化,如果在全球经济都快速增长的时候来调整,那就是逆水行舟,使中国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因为经济结构的调整,不可避免地会放缓增长的速度,别国快速增长,你放缓了,那资源和市场都让给别人了;相反,当全球经济都放缓的时候,我们也把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下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为下一次快速增长积蓄新的动力,这样就会更加从容、更加有利。所以说,全球经济放缓,对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一个应该把握好的机遇。 中国的结构调整,已经谈论了好几年,也已经进行了好几年,现在应该说有了一些进展,但力度依然不够,进展的速度依然缓慢。例如,中国的外贸,原来过于依赖欧美和日本,这几年进行了调整,建立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就是一大亮点,同时,还拓展了非洲市场、拉美市场、中亚市场等,使得中国外贸在欧美爆发金融危机,经济大幅放缓的时候,一直保持了较好的增长。这种成功的调整,对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做出了贡献。但是,更重要的调整,是要减少中国经济增长对外贸的过度依赖,要进一步激活内需,这样的一种更大的结构调整,目前依然进展缓慢。 要进一步培育和开拓国内市场,激活内需,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国强民不富”的格局,还富于民,大幅增加国民可支配收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这样才能使国民增加消费,才能真正把内需市场培育起来。但是,增加国民可支配收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不等同于普遍加工资。如果一个产品原来售价为10元,而国民增加一倍工资之后,这个产品的售价就变为了20元,这样国民的工资就等同于没有增加,这样提高工资就等同于数字游戏。增加国民可支配收入,还要真正增加国民的购买力,才能真正的刺激消费,培育内需。这就需要系统性的改革和调整,需要对全社会的财富分配进行改革和调整。目前,在全社会创造的利润或者财富当中,资本所有者拿走了一大块,政府的各种税收又拿走了一大块,而绝大多数的劳动者只分享了其中的一小块,要对全社会的财富分配进行改革和调整,就要增加劳动者的收入,而同时减少资本所有者和政府的收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增加国民的购买力,才能把中国经济增长的着力点转移到消费上来。此外,水、电、石油成品油等公共资源产品的市场化改革,也迫在眉睫。 当然,这些系统性的改革和调整不是一件小事,这是一个社会利益的调整。这些改革和调整,正在考验执政者的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