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负利率才是当务之急
2011-08-31   作者:周子勋  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央行首次将银行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这意味着目前的通胀压力并非如此前人们所预期的那样已经得到缓解。目前市场的流动资金利率呈现出扭曲的局面,在负利率之下,大量存款在银行体外循环,银行非贷款业务飙涨,导致社会融资总额过高,这实际上是存款者和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结果。低利率成本使得资金效率大打折扣,影响到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而且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升级。

  就在市场预期加息不可避免的时候,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央行近日已下发通知,将银行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此次纳入上缴基数的保证金存款包含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三部分,自9月5日起分批上缴。

  抗通胀意图明显

  根据央行的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7月末,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单位项目下保证金存款余额为44222.36亿元,如果再加上个人保证金存款余额192.80亿元,共计44415.16亿元。简单测算一下,如将存款准备金率考虑为21%的平均比例,则商业银行体系累计需上缴的存款准备金在9500亿元左右,相当于上调了3次存款准备金率。
  这是央行首次将银行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这意味着目前的通胀压力并非如此前人们所预期的那样已经得到缓解。在原有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有限的情况下,当前的保证金存款政策显示出央行在抗通胀方面灵活性与针对性意图明确。自2008年以来的宽松货币政策已经使得国内的通胀压力持续维持高位运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数据在6月份达到6.4%新高之后,7月份再次突破,而从目前的运行情况而言,随着猪肉价格的假摔,以及蔬菜价格的反弹,8月份的CPI将难以扭转。因此,随着央行在货币政策工具上的不断创新,抗通胀将会一如既往地贯彻下去,加息的频率会进一步放缓。
  从全球环境来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显现出恶劣的副作用。新兴国家出现通胀压力,从去年开始新兴国家不得不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以应对8%左右的通胀率。而发达经济体出现滞胀趋势,英国、欧元区节节上升的消费者物价指数显示,量化宽松走到尽头,通胀风险开始抵销量化宽松的成就感。与此同时,各国政府债务危机此起彼伏,美国国债首次失去3A级别,随后日本再被降级,欧债危机阴魂不散。因此,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目前的政策受到巨大压力。

  负利率下的利率扭曲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任何政策的实施实际上都是通过各方利益的博弈而妥协出来的一个方案。因此,毫无疑问存在着一些利益的牺牲,正如此前外管局局长易纲说的那样,当前的利率很舒服,而这个前提就是一直持续一年多的负利率,人民币持续对内贬值对外升值。正是长期的负利率问题,使得目前的政策成为各方利益集团博弈的焦点。
  随着央行货币政策的持续紧缩,市场的流动资金利率呈现出一种扭曲的局面,一方面国有以及地方融资平台的资金来源较充足,而且成本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大量中小企业的资金成本压力不断上升,民间借贷成为其主要来源,高利贷问题已经给我国的金融体系安全带来不稳定因素。在负利率下,银行因极低的融资成本,进行高风险投机的偏好大大增强。在民间借贷利率居高不下的诱惑下,银行也开始加入到了民间借贷的行列中。
  如果说目前的利率让央行很舒服的话,那么负利率已经成为目前各方面最大的问题,调高保证金存准率,对央行控通胀的确是如虎添翼,但问题是,目前社会融资总额过高,却是负利率导致的必然结果。目前中国的存贷差高达3%,在世界上是很高的。公众承担的是“负利率”,企业承担的是高融资成本,都不“舒服”,而真正“舒服”的是银行。从我国银行利率走势来看,在1990年9月—2010年8月这240个月中,约有80个月出现了负利率现象,分别是1992年12月─1995年11月、2003年11月─2005年3月(不包括2005年1月)、2006年12月─2008年10月(不包括2007年1月)和2010年2月至今。由此可见,负利率在我国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

  负利率负面影响大

  在负利率之下,大量存款在银行体外循环,银行非贷款业务飙涨,导致社会融资总额过高,这实际上是存款者和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结果。只要负利率不改变,即使上调保证金存准率抑制了非银行贷款业务,但也会出现其他形式的金融创新,从而导致社会融资总量无法控制。
  长期负利率带来的结果就是使储户的存款缩水,因此,就普通老百姓而言,在物价持续上涨的压力下,只能采取存款搬家的途径来保值增值,于是形成了大量的金融脱媒,最终使得大量的民间资本和地下钱庄处于正规金融体系之外,这非常不利于当前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发展。此外,虽然不加息为地方政府债务提供了喘息的机会,但是从目前的地方政府债务分解上来看,大量的债务都被投入到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上,民生社会保障的欠账却没有解决。可见,低利率成本使得资金效率大打折扣,这反过来影响到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而且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升级。
  综上分析不难看出,虽然目前而言,央行在抗通胀压力下,通过政策工具的创新解决了加息带来的不利冲击。然而从我国的经济发展来看,尤其是在居民消费上,长期的负利率以及物价的高位运行,将给我国的消费带来巨大压力。因此,要使消费保持稳定增长,改变负利率问题才是解决之路。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央票利率持平 加息预期未消 2011-08-24
· 央票利率持平 加息预期未消 2011-08-24
· 中国信贷配给扭曲市场 基准利率无法作准 2011-08-19
· 央票发行利率普涨公开市场净投放 2011-08-19
· 加息预期抬头一年期央票利率升8.58基点 2011-08-17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