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下发通知,拟将商业银行的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从9月5日起实行分批上缴。其中,中、农、工、建、交及邮储六大银行首次上缴从9月5日开始,按20%的保证金基数上缴存款准备金,至10月5日上调至60%,至11月5日最终上调至100%。其他银行大致与六大行类似,只是缓冲期延长至6个月,首次上缴从9月15日开始,按基数的15%上缴,以后的5个月分别提升至30%、45%、60%、80%和100%上缴。 这一举措不仅会明显收紧国内流动性,而且还会从根本上对目前国内金融环境发挥整肃作用。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作为重要的副作用,它还可能对广受关注、极不规范的各种民间非正规金融活动产生“釜底抽薪”的效果。 首先,该措施会直接大幅收紧流动性,效果相当于提升存款准备金率。此次将纳入上缴基数的保证金存款将包含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三部分,如以各银行7月末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的数据为基数计算,因银行补缴引起的资金回笼分别为9月1513亿元、10月2201亿元、11月2201亿元、12月826亿元、明年1月1101亿元,明年2月1100亿元。据测算,这一政策的效果大致相当于未来6个月内上调两至三次存款准备金率,对市场流动性的收缩效果将非常明显。相对而言,本次资金回笼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收缩力度更大,据测算,中行需缴纳940亿元,建行需820亿元,交行需677亿元,农行需510亿元,工行需492亿元,可能对大银行的贷款活动带来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次,此政出台还带有试探性色彩,可能将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对公开市场操作的替代作用。有研究认为,此次政策出台的时机显得相对突兀,应该可能带有对冲成本的考虑。一方面,主动调整汇率,使之趋于自由浮动,以及加强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方式的作用,虽是当前对冲外汇占款方式的两大主流方向,但政策效果相对而言均存在短板。另一方面,补缴准备金的灵活性虽然相对较差,但在商业银行备付金率降低至历史最低水平的情况下,此类调控方式相对于公开市场对冲可能显现出一定的成本优势。基于此,此次政策也可被视作是一次探路之举,可能意味着全新的央行干预市场的政策思路。 最后,由于纳入上缴基数的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三部分在银行实际业务中不属于商业银行风险敞口范畴,实则是贷款灰色地带,而这恰是民间非正规金融重要的资金来源,因此,此次政策实施还将间接强力遏制民间金融活动,给民间金融中的种种不规范行为以沉重打击。 目前泛滥的地下钱庄,其资金来源无非有三个方面:一是自有资本金,二是非法集资,三就是银行贷款。从操作方式看,无非三部曲:第一步,通过缴纳保证金,获得银行定期存款利息;第二步,通过保证金非风险敞口部分,无需进行风险审批即可开立银行承兑汇票;第三步,将汇票贴现获得银行信贷资金……随后,即可将这部分信贷资金投放高利贷。在利润驱使下,这些地下钱庄的操盘者反复存入保证金,反复开票,反复贴现,反复放贷……利润归自己,风险归银行。 不过,从是次新政开始,地下钱庄上述简单粗糙的牟利逻辑可以宣告终止了,某些银行分支机构的实际控制人一意玩火的活动也会被叫停。这看似断了相当部分人的财路,看似给火爆的民间资金市场泼了一瓢冷水,但我国的金融体系将会变得更加安全。 联想到王岐山副总理8月在甘肃视察时提出“当前要严打非法金融活动,重点是社会非法集资和市场金融传销,切实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此次政策举措,也符合新一轮整顿金融市场秩序的大思路。 接下来需要关注的是,资金链突然绷紧的地下钱庄会暴露出很大的风险。当资金不能前赴后继地接济,那么看似火爆的击鼓传花型资金游戏就可能戛然而止。饶是如此,民间金融的热闹、商业银行的盈利也都不能用牺牲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代价来换取。所谓“长痛不如短痛”,即同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