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美国国债,相信绝大多数人立马会想到前不久发生的标普降美债信用级别引发的全球资本市场大震荡,接着会对中国持有巨额的美国国债担起心来,美国将拿什么还债?提及中国的钱,相信多数人立马会想到中国巨量的外汇储备,不由地会发问,我们的外汇储备安全吗?并诟病国家外管局近期“逆势增持”美债的做法。
先说美国的国债。近期美国政府债务“滚雪球”式发展的态势,引起全世界投资者的关注乃至恐慌。然而我以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基本的事实是:美国不是希腊。两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实有天壤之别,因而吸引与支配全球储备资产的能力极为不同——希腊是个区域“边缘小国”,美国是个全球经济内核。
若沿着当代空间经济学的视野看世界,全球经济也好,区域经济也好,统统呈现核心-外围的分野格局。其中核心居于主宰地位,外围处在依附地位。“后冷战”伊始,世界经济形成了三个清晰的内核,其中美国首屈一指,欧盟其次,东亚(主要是日本)再其次。大量案例证明,东亚制造业一旦获利并沉淀为现金与储备,便会寻找各种各样的路径与方式外流,其中第一大目的地便是美国与美元资产。目前的情形是,恰是源源不断的东亚资本流,支撑着美国资本市场尤其是国债市场。
同样反观希腊,欧盟虽系世界经济第二大内核,但希腊却属欧盟的边缘经济体。在欧盟区域核心-外围分野下,即便经济平稳发展,也存在高端投资与人才向核心国家移动的趋向,而一遇经济动荡,这种流动便会加速。恰恰是这种流动的一种负效应,置希腊政府于入不敷出的财政困境。
就这个视点来看,只要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第一内核的地位不受动摇,总会有大量储备流向那里。
说到中国的钱。有种说法听起来轻松做起来近乎不可能:“美债”风险大,中国应抽身!我要请教说者:转向何处?转向欧元区?那里的风险比北美还要大!转向别的“硬通货”经济体?目前要找到能够容纳中国如此巨量外储的东道经济也很难。
实际上一谈到中国的钱,许多人都盯着放在美债上的那点外汇储备,实际上那仅是规模较小明摆着的那部分,且还是多少有点收益的部分。目前最值得关注的,是国内已经形成的巨量储蓄的出路,其中三股储蓄的出路很紧迫:一股是将近78万亿元的银行存款,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给没有弹性的货币政策硬性“扣在”银行系统无法产生回报;另一股是游离于正规金融系统之外的私人与私企用于炒作的现金,目前少说也有十数万亿元;第三股是巨量的财政盈余。要给如此巨量的国内储蓄与储备找到合适的投资载体并非易事,弄不好则要么给导向了低效率的部门甚至归于浪费,要么借或明或暗的途径流向境外。
经济界曾有个流行的说法:危机源自世界经济失衡,失衡集中表现在中美身上——美国过度消费和中国过度储蓄。现在看来,虽然危机去了两年,这个老病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