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治理污染变成“转移污染”
2011-08-19   作者:完颜平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近期,南京出重拳治理环境,责令173家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低产出的企业全面停产。突出环境集中整治是南京促进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环境质量,维护群众利益的重大举措。现在,整治环境的大幕已经拉开,人们更关注的是整治模式,也就是走一条什么样的治理路径。因为整治能不能取得成功,既取决于决心有多大,也取决于如何整治。
  治理污染不能“转移污染”。南京是化工大市,其中绝大部分化工厂位于城北,而南京全年主导风向也是东北风,这些化工厂正好位于南京城的“上风口”,搬掉这些化工厂就搬掉了“恶臭”之源。但往哪里搬却是一个现实问题。如果搬到江北,新“下风口”的群众同样要受空气污染之害;如果搬离江苏,同样会污染别处的青山绿水。可见,那种“依次转移、依次治理”的模式,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再也不能继续走下去。
  一些有长远眼光的企业,把这次关停作为发展机遇,彻底“腾笼换鸟”,转向高新产业和服务业。这些企业关停污染落后产能项目不是外在压力而是内在驱动,不是“强迫做”,而是“我要做”。当然,在当前阶段,彻底消除污染企业还只能是一种愿望,也就是说有的企业还是“准备搬迁,异地发展”,但这样的搬迁绝不能是简单的异地复建,而应该伴随着环保标准的新提升、控污措施的新加强、生产工艺的新改进,正如有人说要“浴火重生”。
  污染企业关停、搬迁后有许多后续工作要做,比如被污染土壤的治理、环境生态的恢复等。与空气、地表水污染相比,土壤、地下水的污染是“看不见”的,污染物吸收、释放过程漫长,如果仅切断污染源,不加修复就直接开发利用,仍然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如某造纸厂,过去生产废水直接排入泄洪河,结果,不仅河水丧失灌溉功能,河床土壤也严重污染。该厂关停后,政府投资1200多万元将原河填埋,重新开挖一条新河,受到周边群众的广泛好评。所以,关掉污染企业,不等于消除了污染,从长计议、跟进治理,才能打造真正的“绿色空间”。
  其实,治理环境的功夫还在环境之外。当我们为断电、停水等强制手段叫好时,不能不考虑以人为本。直白地说,就是谁来为今天的治理埋单。“没有企业的合理补偿,没有职工的妥善安置”,就不可能有平稳和谐的治理。如此,把很多工作做在前面,新一轮的环境治理才不会留下新的遗憾。治理环境只有自始至终怀着敬畏环境的理念,着眼长远,才能防止顾此失彼、防止急功近利、防止遗患后人。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铬渣污染事件背后的“帮凶” 2011-08-18
· “铬渣污染炸弹”需用政府责任拆除 2011-08-17
· 乐亭水产疑遭中海油漏油污染 2011-08-16
· 云南5000吨铬渣被倒入水库 污染水被排入南盘江 2011-08-14
· 渤海石油污染者涉嫌“多宗罪” 2011-08-10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