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渣污染事件背后的“帮凶”
2011-08-18   作者:孙瑞灼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据央视《新闻1+1》报道,云南“铬渣污染事件”又曝新新闻,云南省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17年没有对铬渣进行任何处理,28.84万吨铬渣的堆放处距南盘江只有一条土路之隔。
  据了解,铬渣遇水后会产生剧毒物质六价铬,而六价铬一旦汇入地表水,或渗入地下水,将对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从而也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监管的失职是污染企业的“帮凶”。28.84万吨铬渣堆在南盘江旁长达17年之久,当地的环境监管部门居然视而不见。羊死了,猪死了,水也不能喝了,面对百姓安全,环保成了摆设。云南“铬渣污染事件”与紫金矿业事件如出一辙。“铬渣污染事件”事发后,云南环保部门并未将信息在第一时间通报给下游的广东和广西。事发已经三个多月,事件处理仍只停留在刑拘两名司机。
  执法不严是污染企业的“帮凶”。明知废水、废料、废气存在有毒有害物质,未经处理直接投放到外界,将对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破坏后果,却为了追求企业的利益,不顾他人健康和公共安全,肆意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有害物质,这是现在许多污染企业常干的事。从法律规定的角度看,企业的这种做法已严重危害到公共安全,足以构成刑事犯罪。可是,有多少污染企业被追究了刑事责任?
  近年来,我国环境治理虽取得明显成效,但环保形势仍然严峻,重大环保事件不时发生。出现这种情况,与长期以来我国法律对污染环境者的处罚力度过轻有关。虽然我国在《刑法》设立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等罪名,但很少有企业和个人因为污染环境而被追究刑事责任。2005年11月13日,我国发生的震惊世界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国家环保总局也只能开出100万元的罚单,而相关责任人并没有受到刑事追究。
  笔者以为,要让类似的云南“铬渣污染事件”不再发生,加强监管、严格执法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加强环境保护的监管,以法律之剑严惩环境污染者,才能震慑不法企业,还公众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铬渣污染炸弹”需用政府责任拆除 2011-08-17
· 李力言:铬渣污染炸弹需用政府责任拆除 2011-08-17
· 云南5000吨铬渣被倒入水库 污染水被排入南盘江 2011-08-14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