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物价仍是货币政策首要任务
2011-08-17   作者:边绪宝(齐鲁证券)  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了2011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认为,今年上半年,在全球经济复苏进程还很脆弱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仍然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并继续朝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在国民经济的主要指标中,居民收入和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进出口总体平稳较快增长。但是,经济运行中物价上涨较快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因此稳定通胀及其预期仍然是下一阶段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未来物价仍处较高水平

  受货币超发、成本推动、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等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我国物价上涨的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止过。1月和2月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均为4.9%,3月份为5.4%,4月份为5.3%,5月份为5.5%,6月份为6.4%,7月份为6.5%。前7个月我国CPI总体上涨了5.6个百分点。
  从环比因素来看,物价上涨的动力一直在强化。今年以来CPI环比基本上呈逐月上涨趋势,7月份CPI环比更是大幅度上涨0.5个百分点。CPI环比持续上涨表明,未来一个时期,受新涨价因素逐步加强的影响,我国的物价总水平仍将持续在高位运行。未来5个月,在翘尾因素减弱的情况下,新涨价因素将成为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动力。
  受翘尾因素回落的影响,尽管本轮通胀在7月份可能见顶,但是未来通胀压力仍然很大。从最近两周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来看,主要食用农产品,如肉类、禽蛋、食用油、粮食等都呈现出价格稳步上涨的发展态势。从非食品领域的价格走势来看, 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 美债危机和美国经济疲软的冲击,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除黄金以外的大宗商品基本上呈现普跌格局;其中,纽约原油期货跌至8个月来新低。此外,国内货币紧缩效果逐步显现也使得非食品领域通胀压力逐步缓解。结合历年下半年CPI走势,笔者预计7月份的6.5%可能是全年CPI同比涨幅的最高点,但是未来几个月份的CPI同比上涨仍会在6%以上,物价总水平的回落幅度非常有限。

  通胀的货币基础正在弱化

  通胀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持续的物价上涨,不仅抬高了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居民的消费负担,严重影响了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而且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给经济运行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为了治理通胀,年初以来央行事实上一直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央行综合、交替使用数量和价格型工具以及宏观审慎政策工具,6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共计3个百分点,4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加强流动性管理。在多项调控措施的综合作用下,货币信贷增长逐渐向常态回归。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77.29万亿元,同比增长14.7%,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2和2.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27.06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5和11.3个百分点。
  在多次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所产生的累积紧缩效应的影响下,货币供应量上涨的动力在逐步减弱,M2同比增长已经连续4个月回落到16%以下,引致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正在逐步弱化。今后,货币供应量仍将是一个逐步回落的过程,预计今年年底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将回落至12%附近。
  在货币供应量已经逐步回落,通胀压力在今后的几个月明显缓解的情况下,央行的货币政策或将采取“定向宽松”方式,即对保障房建设、中小企业融资、三农等领域给予融资政策倾斜。但是在目前经济增长稳定,通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尚不具备显著放松的条件。

  灵活运用价格型工具

  通胀是央行宏观调控政策关注的首要问题。央行报告指出,为了实现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一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今后要加强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观察和分析,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提高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之间的关系。央行还特别强调,应合理运用利率等价格调控手段,调节资金需求和投资储蓄行为,管理和引导通胀预期。
  相对于当前的利率水平和通胀发展趋势,我国的基准利率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目前,我国的负利率已经持续了20多个月,一年期存款利率和同期CPI相比较有大约2个百分点的缺口。长期负利率不仅使居民储蓄受到严重损失,导致大量资金“脱媒”,而且还会诱发新的物价上涨。目前一般企业的贷款利率基本上都上浮了30%,部分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甚至上浮了70%。在这种情况下,适度上调基准利率,尤其是存款利率,其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明显小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且,加息具有宣示作用,对于管理和引导通胀预期意义重大。因此,今后央行应该更加注重利率工具的作用,在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上应通过加息来稳定通胀预期。
  当然,宏观调控必须兼顾治理通胀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之间的平衡,这就要求调控政策尽量做到合理的松紧搭配。在货币政策持续紧缩的同时,应当辅之以相对宽松的财政政策,如扩大对保障房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快推进针对中小型企业的结构性减税与融资扶持等,以防止未来经济出现下降的风险。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中央政治局:稳定物价是下半年首要任务 2011-07-23
· 工商联将发表稳定物价倡议书 2011-04-13
· 台湾降低关税稳定物价 2011-02-12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