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速度有所加快。在欧美债务危机与我国通胀前景未明情况下,下半年汇率政策走向值得关注。中国证券报认为,目前,在外汇市场适当扩大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波动幅度时机已经成熟。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幅,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有利于打破旷日持久的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可有效防止热钱涌入。 我国央行自2005年7月21日起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7年5月18日,央行宣布自当年5月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启动至2011年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27.89%。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波动幅度仍在0.5%之内的区间,小于很多由固定汇率成功转向浮动汇率的经济体一开始所允许的1%的波动幅度。 2005年汇改启动以来,持续存在的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及汇率弹性不够,带来诸多问题。 首先,尽管强制结售汇制度早已取消,但经济主体仍不愿持有外币资产而争相结汇,导致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央行被动投放大量基础货币,增大国内流动性压力。汇率弹性不够,也增大我国对境外热钱的吸引力。热钱涌入既推高国内资产价格,也构成金融安全隐患。 其次,由于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缺乏弹性,国内贸易商接受美元结算比接受其他货币结算更安全,使他们不愿接受非美货币结算,由此导致在我国外贸结算货币币种结构中美元占比较高,以导致外汇储备难以有效分散币种结构。 此外,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缺乏弹性还导致非美货币交易需求偏少、交易不活跃,使我国外汇避险市场发展受限,影响人民币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效果。 中国证券报认为,应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和弹性,目前适当扩大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波动幅度已具备条件。 一方面,我国当前出口形势好于预期,对欧美经济依存度持续降低,减少增大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后顾之忧。海关数据显示,7月我国实现贸易顺差314.84亿美元,创2009年1月以来最高点。这也是自今年3月以来,我国贸易顺差连续5个月走高。未来数月,如果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震荡或下行,我国贸易顺差仍可能创出新高。近年来,随着对新兴经济体市场出口加快,对美欧日出口占我国出口比重已降至40%之下。尽管美国二季度GDP增长乏力,但我国出口同期仍增长25%。因此,不必过于担忧美欧债务危机和经济减速对我国经济影响。 另一方面,在汇率波动中,金融性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在2011年上半年的跨境资金流动中,我国累计贸易顺差为449.3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FDI)为608.91亿美元,截至6月末的外汇占款余额达24.67万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末增加2.09万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这其中相当一部分资金,并不在贸易或FDI项下。需要人民币汇率具备适当的弹性,反映出国内及国际市场的金融性因素的波动。 此外,近期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已,尤其考虑到美国国债违约、财政赤字等情况,我国应适当加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并在人民币加速升值过程中打破单边升值预期。此时进行调整也面临有利的时间窗口:国际投资者自顾不暇,减少了投机套利资本的干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