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发生溃坝的福佳大化PX项目在环保验收之前已经投产,坍塌的防波堤在审批之前也已开始修建。此前的溃坝事件未造成有毒气体泄漏,但福佳大化曾阻拦记者采访。(《每日经济新闻》8月10日) 要不是这场意外过境的“梅花”,央视记者也不会遭遇现实版《潜伏》中的场景——谁曾想到一个合法的大型化工企业,竟然内设三四层严密检查的封锁线,还布置了很多游动岗哨,为的只是阻挡、跟踪甚至殴打记者。记者探访“梅花”,却意外发现了脆弱的防波堤,进而顺藤摸瓜发现了疑云重重的大连PX项目。 PX项目不是洪水猛兽,也无原罪。资料显示,国外的PX项目选址未必就远离居民区:如美国休斯敦PX装置距城区1.2公里,荷兰鹿特丹PX装置距市中心8公里,日本横滨NPRC炼厂PX装置与居民区仅隔一条高速公路。与居民区的距离远近并非危险程度的决定因素,仅因“距离远”就推断其不合程序正义,这显得过于轻佻。 既然PX项目很赚钱,而且其风险用大连相关部门的一再表态来说——
“石化行业构成对环境重大影响的事故十万年一遇”,公众唯一困惑的是:为什么国外都将这种“赚大钱”的巨资企业纷纷驱逐到发展中国家来?还是学者一语道破“天机”——因为一般情况下,国外修建类似石化企业,用于环保及后期处理的投资会占到总投资的2/3,成本过高;而发展中国家环评标准低,比之于在自己国内处处受限又动辄得咎的生态责任,人家当然喜欢对此大开绿灯的发展中国家。 由此,我们自然就理解了当年“厦门散步”的某些合理性,也就顺带着理解了公众对大连PX项目过于低调的不解或愤懑。犹记得2010年7月16日,大连新港中石油一条输油管线发生爆炸,储量为10万立方米的103油罐爆裂起火,而爆炸地点距离PX项目基地仅200米;大约100天后,103油罐引发了第二次爆炸,再度引发人们对PX项目环境安全的担忧;今年7月16日,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常减压蒸馏装置亦因换热器泄漏而发生火灾……一年左右,触及PX项目环境安全的事件如此之多,此种频率是否正常?其最坏的风险果真“十万年一遇”?即便只研读一下大连PX项目所在区域的地图,在这个不到6平方公里的区域里,密集布局着规模以上石油化工企业近40家。因此,化工选址的风险性,也成为横亘在市民心头大大的问号。 更大的问题,其实并不在于“梅花”掀开了大连PX项目的盖头,而在于项目本身及其坍塌的防波堤均被指“未批先建”。诸多资料显示:早在获批试生产前近10个月、国家公示环保验收结果前近17个月,福佳大化似乎就已正式投产。如果说这些程序上的悬疑有待进一步廓清,最大的问题则是:PX项目落地之前,当地居民是否知情?一个在厦门引发诸多民意纠结的项目,在大连落户得如此“悄无声息”,恰又因为一场不经意的台风,而揭开其间诸多“达芬奇之谜”,起承转合之间,足以令人瞠目。 若不是那场“梅花”揭开了PX项目的盖头,我们还会有追问大连PX项目悬疑的契机吗?福佳大化紧张什么?坍塌的防波堤背后又是什么?需要反思的永远不是那一个个尘埃落定的结果,而是跌宕多姿的博弈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