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CPI同比上涨6.5%,再创新高,其中猪肉价格上涨56.7%,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1.46个百分点。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表示,为了保护养殖户的利益,政府不会打压猪肉价格。(中央人民广播电台8月10日) 6.5%的CPI涨幅中,单单猪肉价就“贡献”了1.46个百分点,难怪很多人说,要控制住物价,首先得稳住这只猪。然而,政府并不打算出手打压猪肉价,这可能会让不少消费者失望,但我认为它恰恰体现了一种调控理性,堪称难能可贵。 此轮猪肉价上涨受多种因素影响,最重要还是供小于求。供小于求得追溯到2007年至2008年那轮猪肉价暴涨。当时,各级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平抑猪肉价,大量投放储备肉,补贴生猪养殖,补贴能繁育母猪养殖,一些地方甚至变相强迫农民多养猪。其初衷是好的,调控也取得巨大成效,很多人纷纷转行去养猪,大量资金涌入生猪养殖业,至2008年下半年,猪肉价回落,旋即步入暴跌通道。2009年至2010年,生猪养殖严重亏损,很多投资者血本无归,纷纷逃离,从而为今年以来的新一轮猪肉价暴涨埋下伏笔。 上述教训是深刻的:以行政手段强行干预猪肉价,不管初衷多么美好,都会干扰正常的市场规律和秩序;虽然能取得一时之效,但最终必然导致猪肉价暴涨或暴跌,要么“猪贱伤农”,要么“猪贵伤(市)民”。实际上,在猪肉供求及猪肉价格上,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完全可以发挥调节作用。当市场供小于求时,市场末端的价格上涨会迅速传递至生猪养殖环节。由于养猪行业市场化充分,进入门槛非常低,在有大利可图的情况下,人们养猪的积极性自然会提高,进而供给扩大,价格回落至正常水平。 所以,目前猪肉价畸高而不对它进行强行打压,可以说是吸取过往教训的理性选择,也是让猪肉价走出暴涨暴跌怪圈的良好开端。之所以说这种调控理性难能可贵,是因为,CPI连续数月攀升,实现全年CPI上涨4%的调控目标显得越发困难,当此之时,有关部门也承受着很大压力,也有打压猪肉价的冲动,况且打压猪肉价符合消费者意愿。但有关部门管住了自己的冲动,没拿“民意”当大旗,没有为了CPI的数字政绩而强行出手,反而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忍一时之痛,以期换来长远的猪肉价平稳,这种不急功近利的成熟态度尤其值得称赞。 不打压猪肉价,不仅是为了保护养殖户的利益,更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让猪肉价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回归到合理水平,不再大起大落,这符合养殖户和消费者双方的利益。目前猪肉价畸高,很多消费者不满意,殊不知,很多生猪养殖户只是在弥补前两年的亏损,只有养殖户的利益得到了保证,生猪、猪肉的供给才会提高,猪肉价才能回归合理水平。否则,如果养殖户的利益得不到保证,消费者要想一直吃到便宜的猪肉,显然不太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