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不是劣质房的代名词
2011-08-11   作者:李佳鹏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瘦身钢筋”、“墙脆脆”……最近一段时间,在保障房建设大兴土木之际,一些地方保障性住房建设质量问题频频被曝光,已成为业内外和舆论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目前保障性住房建设已加速驶入“快车道”,但频频出现的建设质量问题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尤其是一些地方在保障房建设上所暴露出的不顾质量安全、群众利益,只求表面好看,上级满意的“大跃进”苗头,应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须知保障房不是劣质房的代名词。这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权益,也事关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各地也掀起了一股保障性住房建设热潮,这对于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难,增加住房有效供给,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地方政府“只求面不重里”的做法,给保障性住房建设埋下了严重的质量安全隐患。
  今年,全国将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未来五年,全国计划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大约是过去10年建设规模的两倍。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工率为56.6%,这意味着今年下半年保障房开工速度仍将大幅度加快。试想如此大体量的保障性住房工程,如果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必将会形成一批数量庞大的垃圾工程,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去年10月,北京“明悦湾”8栋保障房被查出混凝土强度未达设计要求,其中6栋被勒令拆除重建,2栋加固;今年4月,内蒙古包头“民馨家园”安置小区被曝存有严重质量问题;7月,郑州“汇景嘉园”小区,300多套刚刚封顶的拆迁安置房因质量问题被全面拆除……保障性安居工程成了问题百出的“豆腐渣”工程令人寒心,究其原因,各界莫衷一是。有人将其归结为保障房造价低,为了压缩成本获取更多利润,企业往往偷工减料;也有一些人将其归咎于赶工期,保障房开工量大,监管人员少造成监管不到位。这些说法虽然不无道理,但始终难逃开脱之嫌。
  笔者认为,这些事件表面所暴露出来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存在的质量把关不严、监管不到位的漏洞,实质上所暴露的是部分地方领导将保障性住房当成“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来抓,一味地追求短期工作亮点,而严重漠视民生利益的恶劣行为。
  关于保障性住房的质量问题,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住建部近日召开住房城乡建设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将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纳入住房保障工作考核、约谈和问责范围。发生重大质量问题的,住建部将实施重点督办。中央也明确提出要实行质量终身责任制,一旦质量出了问题,不论责任人走到哪里,都要追究其责任。相信在政策高压之下,一些地方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问题频现的势头将得到遏制。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笔者认为,确保保障房不异化为劣质房,从根本上说要靠制度来约束。在强化全过程监管、实施质量终身责任制的同时,要建立严格的督查和问责机制。在确定相关的制度后,应做好相关配套措施和手段的细化落实,以保证现实可操作性,从而真正使保障房建设成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孟春:PPP模式可以解决保障房融资难题 2011-08-10
· 保障房不能只盯着“建设” 2011-08-01
· 李克强挂帅督阵 保障房建设资金紧张问题一箩筐 2011-07-23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