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笔者曾写过,金融海啸是信贷泡沫爆破的上集,主要关系金融机构的生死问题;信贷泡沫爆破的下集,主角不再是金融机构,而是各国政府。金融海啸中,各国政府在无可奈何之下,把金融机构的问题揽上了身。虽然政府成功地阻止了金融经济全面崩溃,但政府不能改变信贷泡沫破灭的事实,政府也不能永远代替私人市场运作。相反,政府的资源有限,其救市政策也不是十全十美,而是有副作用、有后遗症的。 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成因并非一朝一夕,其背景是过度借贷所导致的大规模杠杆化。金融海啸后,欧美的信贷泡沫破灭,所造成的破坏力并非欧美政府能够扭转。欧美政府或许能担起整个私人市场一年半载,但绝不能担起十年八载。我们现在面对的现实是,当私人市场的借贷转移到政府身上——美国、欧洲、英国、日本甚至中国皆是如此,我们将要面对更大的困难,并应对救市所带来的后遗症。 第一,政府负债过多,全球增长放缓。欧美国家长期以来通过负债刺激经济,最终经济增长会减慢,而累积的负债仍然像泰山压顶,挥之不去。全球经济增长减慢,商业竞争加剧。此外,由于负债过多,迫使全球经济持续去杠杆化。 第二,全球失衡问题持续。就算是经济不景气、需求疲弱,但美国进口仍然远比出口多,反映了美国经济结构短期难以改变。向美国出口的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欧美地区经济不景气也会导致保护主义抬头,因此对外贸易会有下调空间。相反,一些欧美以外地区,由于受影响较少,互相之间的贸易反而将更加密切。 第三,市场的不稳定性增加。美联储大举开动印钞机,导致货币贬值,资产价格上升,企业运营成本上升;同时,国家债务风险上升,使得市场波动性加剧,更加难以预测。 另外,由于政府被逼参与市场更为深入,市场变成一个“政策市”。而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级下调到AA+级,也会对企业和市场造成波动。笔者认为,这种影响将从直接性、间接性和结构性三方面体现。 直接性。由于评级公司规定,国内的企业评级不能高于所在国家本身的主权评级,因此,一些本身有AAA的美国企业和金融机构,会立即被下调评级。两房债券和一些地方债,也会因此受牵连; 间接性。一般预期,美债的平均利率可能因此提高0.25%左右,不算是一个太大的波幅。不过当市场波动之时,信贷评级较差的债券会出现更大的动荡,产生涟漪效应,这对一般企业融资也不利; 结构性。在投行和不同的金融中心工作十多年,笔者体会到现代金融整个体系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一个假设,那就是美国主权信用的AAA评级。比如一些抵押品的管理安排、基金的投资规范、美国的货币市场基金等。据了解,很多金融机构已经加紧执行风险管理措施,以防止美债评级下降可能带来的冲击。但在复杂而密切关联的金融体系内,这样做能否堵塞所有缺口呢?估计仍是未知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