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只配“白菜价”?
2011-08-08   作者:檀乡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在路易·威登的北京旗舰店,一个帆布包卖到近万元,但门口常有人排队等候,满载而归的顾客脸上似乎都挂着“物有所值”四个字。
  就在路易·威登所在的这间高档商场的本土品牌门店里,我却多次听见这样的质疑,“就这么点布,还是中国牌子,卖上千元,这不是抢钱吗?”
  每当此时,我总是忍不住为中国品牌叫屈:同样的消费者,为何对待本土品牌与对待洋品牌的态度如此不同!当中国奢侈品消费已跃升为世界第二时,为什么中国品牌没能分到一杯羹?国货就只配卖“白菜价”?
  对洋品牌的崇拜和对国内品牌的歧视,早已不是个别现象。即便不是路易·威登这样的奢侈品大牌,诸如Coach、GAP、Levis这些外国的二线,甚至平民品牌,在中国的售价高出其本土价格一倍甚至几倍,都依然受到热烈追捧。尽管多数洋品牌也是“中国制造”,但消费者从不把它们的价格与低廉的制造成本画等号。相反,国产品牌即便设计再出色、服务再周到,许多消费者也会因为它的出身而不愿意多掏银子。像达芬奇、卡尔丹顿这样的企业,之所以甘当“假洋鬼子”,动机之一就是为了迎合这种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
  对洋品牌的崇拜和对国内品牌的歧视,蔓延于零售渠道。国内的高档商场,几乎都把临街店面留给洋品牌,有些甚至不惜免收租金来挽留,为的是给自己撑门面。相反,中国品牌要想进驻这些大商场,不仅租金高、位置差,而且扣点费、装修费、活动费等一概不能少,销售额稍不达标就要遭受“缩减面积”、“换楼层”,甚至“撤柜”的命运。许多消费者大概不知道,中国服装品牌70%的成本都花在了这样的渠道维护上。
  对洋品牌的崇拜和对国货的品牌歧视,在一些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也找得到身影。明明是附加值很高的时尚产业,却被笼统地划归为传统制造业,成为“腾笼换鸟”的对象,遭遇贷款难、审批难等门槛。而国外品牌,即便仅是大规模的产能转移,也常常被当做招商引资的重点保护对象。
  实际上,中国品牌的设计、工艺、质量与洋品牌相比,远没有如“价格差”那么大的差距。一些高端顶尖品牌,在很多方面甚至已经可以与洋品牌比肩。二者所差之处,恐怕在于品牌的市场认知度和接受度。
  一个牌子要成为高端名牌,需要历史考验,需要文化沉淀,需要高超的经营技巧,也需要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像夏奈尔、路易·威登这样的奢侈品大牌,不仅经历了百年积淀,在经营发展道路上更是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中国很多时尚企业的历史不过20多年,锐气足,但底子薄,尤其需要一片公平的市场环境。因为,一边艰苦奋斗开拓市场,一边承受各方歧视的无情打压,谁也没法指望“八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的时代会和我们拜拜。
  当然,中国品牌要做强,根本上还是企业要戒除浮躁,耐得寂寞,在品牌经营的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前行,就像深圳那些女装品牌。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洋品牌“秒杀”国货与媚外无关 2011-07-14
· 专家:应增强支持国货的政策意识 2011-05-19
· 易纲:金砖五国货币应纳入SDR货币篮子 2011-04-18
· 胡祖六:中国货币财政政策仍需双紧 2011-04-15
· 国货品牌建设亟待常态化 2011-03-29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